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川听雨化,三辅受风清。
但得公行道,何劳苦用兵?
关山无阻碍,淮甸渐清平。
闻说招民义,衔哀事远征。
白话文翻译:
四川的雨声化作了一种祥和的气氛,三辅地区的风也显得格外清新。只要能让人们走上正道,何必再辛苦地用兵戈相向?关山再高也没有阻碍,淮河流域也渐渐恢复了宁静。听说要招募民众,发起义举,令人感到一丝悲哀的远征即将开始。
注释:
- 四川:地名,指四川地区。
- 三辅:指古代的三辅地区,即关中地区,今陕西省一带。
- 公行道:指仁政、正义之道。
- 劳苦用兵:指为了战争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 关山:山关,指边界的高山,象征交通不便。
- 淮甸:指淮河流域,象征地方的安定。
- 招民义:招募民众参与义举或起义。
典故解析:
- 招民义:古代常有义军起义,招募民众共同对抗外敌或压迫者,体现了人民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 衔哀事远征:反映出历史上多次因战争而引发的民众苦难,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诗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后隐居于乡,精于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时值元朝统治下的动荡时期,诗人面对社会的不安与战乱,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正义之道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展现了王冕的独特风格。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四川的雨声和三辅地区的清风,传达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构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而后两句则转向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苦难的同情。王冕通过“公行道”这一理念,强调了正义和仁政的重要性,暗示只有在这样的治理下,才会避免战争带来的痛苦。最后以“衔哀事远征”结尾,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关心民众命运的情怀。整首诗在情感上保持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蕴含着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川听雨化”:描绘四川的雨声,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三辅受风清”:“三辅”地区因风清而显得宁静,暗示政局稳定。
- “但得公行道”:“公行道”指正义,强调仁政的重要。
- “何劳苦用兵”:反思战争的苦难,呼吁和平。
- “关山无阻碍”:“关山”象征障碍,表明理想的实现不再受阻。
- “淮甸渐清平”:“淮甸”象征安宁,暗示社会的恢复。
- “闻说招民义”:“招民义”暗示民众的觉醒与反抗。
- “衔哀事远征”:忧虑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
修辞手法:
- 比喻:雨声与和平的联系,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关山、淮甸等意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安定。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正义与和平的追求,呼唤人们走上仁政的道路,反对战争的残酷,展现出诗人对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滋润与宁静,暗示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
- 风:象征着清新与变化,代表着良好的治理环境。
- 关山:代表障碍与困境,暗示历史的艰难。
- 淮甸:象征安宁与和平,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冕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公行道”指的是什么?
A. 仁政
B. 战争
C. 贸易
D. 学问 -
诗中的“淮甸”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安宁
C. 财富
D. 亲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安宁与和平的渴望。
- 李白《庐山谣》: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现实的反思相结合。
-
诗词对比:
- 王冕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王冕更倾向于理想与和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战乱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王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