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三三》

时间: 2025-01-01 13:45:15

残蝉细柳梦沉酣,旧事谁谙。

记得风前皱一潭,雾才散,月初三。

重逢鬓发鬖鬖。

对樽酒,遥程忍占。

镇日雨鸣檐。

前尘依约,不是江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蝉细柳梦沉酣,旧事谁谙。
记得风前皱一潭,雾才散,月初三。
重逢鬓发鬖鬖。对樽酒,遥程忍占。
镇日雨鸣檐。前尘依约,不是江南。

白话文翻译

残蝉在细柳间低声吟唱,梦中沉醉,往日的事情有谁能懂呢?
我记得在风前,湖面泛起皱纹,雾气刚散,月亮正是初三。
重逢时鬓发斑白,面对酒杯,心中忍不住思念远方。
整日听着雨声滴落在屋檐上,往日依稀的记忆,不再是江南的景象。

注释

  • 残蝉:指秋天时的蝉,象征孤独和凄凉。
  • 细柳:柳树的枝条细长柔美,常用于描绘江南的景致。
  • 沉酣:沉醉于梦中,无法自拔。
  • 旧事:往日的回忆或往事。
  • 皱一潭:湖面泛起波纹,形象地描绘出风起时的景象。
  • 月初三:农历的三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鬓发鬖鬖:形容头发花白,岁月的痕迹。
  • 樽酒:酒杯,象征着欢聚与思念交织的情感。
  • 镇日:整日,形容时间的漫长。
  • 雨鸣檐:雨水滴落在屋檐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前尘依约:往日的记忆依然清晰,但却与现实有所不同。
  • 不是江南:暗示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后期,活跃于当代诗坛。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语言灵动,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怨三三》写于冯永军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怨三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怅惘的场景。开篇用“残蝉细柳梦沉酣”引入,残蝉的孤寂与细柳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眷恋。接着“旧事谁谙”一句,发出感慨,年少时的美好记忆似乎无法与他人分享,增添了诗的孤独感。

诗中“记得风前皱一潭,雾才散,月初三”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唤起了对特定时刻的记忆,月初三更是象征着团圆,暗含对旧时光的怀念。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重逢的喜悦与岁月的流逝交织在一起。

重逢后的“鬓发鬖鬖”更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面对酒杯,诗人不禁想起遥远的旅程,情感的复杂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思考。

最后几句“镇日雨鸣檐,前尘依约,不是江南”,雨声和檐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不是江南”则在对比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现实的失落,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蝉细柳梦沉酣
    描绘梦境的场景,暗示诗人的情感状态。

  2. 旧事谁谙
    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孤独。

  3. 记得风前皱一潭
    通过自然景象引入记忆的片段。

  4. 雾才散,月初三
    特定时刻的描绘,象征着团圆。

  5. 重逢鬓发鬖鬖
    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重逢不再年轻。

  6. 对樽酒,遥程忍占
    酒杯前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7. 镇日雨鸣檐
    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反映内心的孤独。

  8. 前尘依约,不是江南
    对比昔日美好与现实的失落,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残蝉”、“细柳”等自然意象比喻人的孤独与思念。
  • 拟人:通过“雨鸣檐”赋予雨声以生命感,增强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句式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蝉:象征孤独与凄凉。
  • 细柳:柔美,象征着故乡的温柔。
  • 月初三:象征团圆与思念。
  • 樽酒:象征欢聚与思念交错。
  • 雨鸣檐:营造静谧氛围,象征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蝉”象征了什么?

    • A. 欢快
    • B. 孤独
    • C. 美好
    • D. 繁忙
  2. “月初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团圆
    • C. 愁苦
    • D. 远方

答案

  1. B. 孤独
  2. B. 团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怨三三》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是一种直接的思乡情,而后者则夹杂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作者:陈某某
  • 《古典诗词解析》 - 作者:李某某

通过以上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怨三三》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