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书怀》

时间: 2024-09-19 21:44:22

花气薰人动竹斋,贪春狂思若为裁。

蜂黏落絮飞还坠,燕认新巢去复来。

乱后精魂犹梦境,贫中风景剩诗才。

江山信美非吾土,怀抱何时得好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后书怀
作者: 陈庚〔元代〕
花气薰人动竹斋,贪春狂思若为裁。
蜂黏落絮飞还坠,燕认新巢去复来。
乱后精魂犹梦境,贫中风景剩诗才。
江山信美非吾土,怀抱何时得好开?

白话文翻译:

春花的香气熏人,竹斋也因此变得生动,
我贪恋春天的美景,心中狂思难以自已。
蜜蜂黏附着飘落的柳絮,飞舞着又再次坠落,
燕子在新巢中筑巢又归来、再离去。
乱世之后,心中的精魂仍如梦境,
贫困中看见的风景只剩下诗才。
江山虽美,却不是我的故土,
我何时才能放开心怀,得以畅快生活?

注释:

  • 花气:花的香气。
  • :熏,熏陶、感染。
  • 竹斋:竹制的书房。
  • 贪春:贪恋春光。
  • 狂思:疯狂的思念。
  • 蜂黏落絮:蜜蜂粘附着飘落的柳絮。
  • 精魂:灵魂、精神。
  • 乱后:动乱之后。
  • 贫中:在贫困之中。
  • 江山信美非吾土:祖国的山河美丽,但不是我的故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庚,元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他在动乱时代的困惑与无奈。

诗歌鉴赏:

《清明后书怀》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前两句描绘春天的气息,透出一种生动与活力,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蜂与燕的动态,传递出一种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忧伤,特别是“乱后精魂犹梦境”一句,深刻揭示了在战乱后的迷茫与无助。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气薰人动竹斋——春花的香气使人陶醉,竹斋显得生机勃勃。
  2. 贪春狂思若为裁——贪恋春天的美景,心中思念如狂。
  3. 蜂黏落絮飞还坠——蜜蜂粘附着落下的柳絮,飞舞着又回到地面。
  4. 燕认新巢去复来——燕子在新巢中出入,来去自如。
  5. 乱后精魂犹梦境——动乱之后,内心的灵魂仍然迷茫如梦。
  6. 贫中风景剩诗才——虽身处贫困,但依旧能从中发现诗意。
  7. 江山信美非吾土——虽然祖国山河美丽,但并不是我的故土。
  8. 怀抱何时得好开——我何时才能放开心怀,得以畅快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梦境”来形容内心的迷茫。
  • 拟人:描述蜜蜂和燕子的动作,使自然生动。
  • 对仗:如“去复来”,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在动乱时代的困惑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象征生命与希望。
  • 蜜蜂:象征勤劳与甜美。
  • 燕子:象征归属与温暖。
  • 梦境:象征迷茫与不安。
  • 江山:象征祖国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气薰人动竹斋”中的“薰”意为: a) 烧 b) 熏陶 c) 消散

  2. “江山信美非吾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故土的热爱 b) 对故土的无奈与思念 c) 对故土的遗忘

答案

  1. b) 熏陶
  2. b) 对故土的无奈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春天的美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的作品,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比较,陈庚在对春天的描写中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更具历史厚重感。两者均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出发点不同,情感基调也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