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

时间: 2025-01-04 10:53:59

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

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
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温暖的泉水流淌,古老的高壁巍然屹立的情景。阳光照耀下,壁上的青苔轻轻摇动,颜色在黄昏的云朵中显得宁静而深邃。在松树和月光的交替之间,一个幽静的人独自攀登,游历于这片美丽的自然之中。

注释:

  • 苒苒:形容泉水细流的样子,轻轻细细。
  • 温寒泉:指温暖而清凉的泉水,暗示季节的变化。
  • 绵绵:形容古老的壁垒连绵不断,给人稳重的感觉。
  • 孤翠:孤独的青翠色,指壁上的青苔。
  • 幽人:指隐居于山林中的人,寓意追求宁静和超脱。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太真,唐代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生于盛唐时期,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诗风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的某个宁静时刻,诗人或是在东峰亭游览时,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宁静与美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开头两句“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通过对泉水和古壁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厚重的感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则运用光影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静谧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静。最后一句“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则将诗人自身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虽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苒苒温寒泉:细小的暖泉流淌,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2. 绵绵古危壁:古老的高壁稳固而长久,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3. 光含孤翠动:阳光照耀在青苔上,微风轻拂,青苔轻轻摇动。
  4. 色与暮云寂:青苔的色彩与黄昏的云朵相映成趣,渲染出一种宁静。
  5. 深浅松月间:在松树的阴影和月光的交错中,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6. 幽人自登历:一个人独自攀登,游历于这宁静的自然之中,体现出隐逸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与温暖相比较,增强了泉水的亲切感。
  • 拟人:青苔在阳光下“动”,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深浅松月间”与“幽人自登历”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温寒泉:象征着自然的温暖与清凉,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古危壁:象征着时间的积淀与历史的厚重,传达出人们对过去的追忆。
  • 孤翠:代表着孤独与宁静,寓意着内心的独立与超脱。
  • 松月: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悠远,给人以心灵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苒苒”形容的是: A. 大雨倾盆
    B. 温暖的泉水流淌
    C. 山峰巍峨

  2. “幽人自登历”中的“幽人”指的是: A. 游人
    B. 隐士
    C. 学者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强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在强调孤独感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情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