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后六月二十二日,同府僚宴饮白云朱》
时间: 2025-01-01 12:5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后六月二十二日,同府僚宴饮白云朱
作者: 王恽 〔元代〕
川原四开,青嶂白波,非复尘境。
忽治中英甫坚索鄙语,酒酣耳热,
以乐晴倚层阑,飘飘醉上青鸾背。
飞云崩坠。万叠银涛碎。
青嶂白波,非复人闲世。
人怀霁。夕阳有意,
返照千山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如下:
川原四处都被开阔,青色的山峦和白色的波浪,仿佛不再是尘世的景象。
忽然间,英甫和我在这里畅谈,酒兴正浓,耳朵热乎乎的,
我靠在阳光明媚的栏杆上,恍惚间像是醉上了青鸾的背。
飞云仿佛崩坠,万层银涛在碎裂。
青色的山峦和白色的波浪,似乎不再是人间的闲适之地。
人们心怀晴朗,夕阳似乎有意,
照耀着千山之外。
注释
- 川原:指开阔的平原和山川,象征自然景观。
- 青嶂白波:青色的山峦和白色的波浪,构成了诗中优美的自然意象。
- 尘境:指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酒酣耳热:形容饮酒过多,心情愉悦、热烈。
- 青鸾: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高洁与逍遥。
- 霁:晴朗的天气,象征心情开朗。
- 夕阳有意:夕阳照耀,似乎在传达一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时值作者与友人在一起饮酒作乐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与友人间的欢聚之情。诗中展现了作者在悠闲氛围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王恽的《点绛唇》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川原的开阔与青嶂白波的自然景观,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恍若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非复尘境”一语,昭示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通过“酒酣耳热”的状态,描绘出与友人共饮时的欢快气氛,这种热烈与兴奋,仿佛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特别是“飘飘醉上青鸾背”,展现了一种醉态的洒脱与自由,诗人似乎在这一刻与世俗隔绝,开始了对自我与自然的深刻反思。
“飞云崩坠,万叠银涛碎”则将时空的变幻与自然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瞬间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与美的瞬息。最后,诗人以“夕阳有意,返照千山外”结束,意在表达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苦,也要欣赏那一缕夕阳的温暖。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如下:
-
川原四开,青嶂白波,非复尘境:开阔的河川和平原,青色的山和白色的波,似乎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展现出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
-
忽治中英甫坚索鄙语:在酒兴正浓之际,和朋友们畅谈,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
酒酣耳热,以乐晴倚层阑:在愉悦的酒后,依靠在阳光明媚的栏杆上,感受到一份轻松与惬意。
-
飘飘醉上青鸾背: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梦幻的状态,仿佛在神鸟的背上遨游,表现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飞云崩坠,万叠银涛碎: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瞬息变化,暗示生活的无常。
-
青嶂白波,非复人闲世:再次强调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的世俗烦恼形成鲜明对比。
-
人怀霁,夕阳有意:人们心中向往着晴朗的未来,夕阳似乎在传递一种美好的情感。
-
返照千山外:最后一句将目光放远,暗示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醉上青鸾背”),拟人(“夕阳有意”),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酒宴中获得的短暂欢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嶂:象征高洁、宁静的自然环境。
- 白波:象征流动的生命与变化。
- 酒酣耳热:象征欢快与放松的心情。
- 青鸾:象征自由与超脱。
- 夕阳:象征希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恽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飞云崩坠”主要描绘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活的无常
C. 酒的酣畅 -
诗中“青嶂白波”象征着什么? A. 尘世的烦恼
B. 理想的自然状态
C. 人的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恽的《点绛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都涉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但王恽的诗更注重瞬间的感受与欢愉,而苏轼则倾向于哲理性的思考。两者在意境和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恽的《点绛唇》及其在古诗词中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