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字经·胡琴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白话文翻译:
在雨水冲刷下,窗前的竹子显得格外清新;溪水流淌在冰上,如泉水般清澈。一阵清风拂过,二弦琴声随之而动。小山映照着秋水的美景。昭君的怨愁,映衬着黄昏时的塞外云天。
注释:
- 雨漱:雨水冲刷,形容竹子被雨水洗涤后更加清新。
- 涧流冰上泉:指溪水流过冰面,水如泉水般清澈。
- 一线清风:形容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 二弦:指二胡或其他二弦乐器,表现音乐的意韵。
- 昭君怨:指王昭君的悲怨,出自历史典故,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被迫远嫁匈奴,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不幸。
- 塞云黄暮天:形容黄昏时塞外的云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景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诗人,擅长小令和散曲,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寄托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金字经·胡琴》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开头以“雨漱窗前竹”引入,展现出雨后清新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涧流冰上泉”则通过水的流动,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转向音乐的描绘,“一线清风动二弦”,将自然与音乐相融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美的感受。小山与秋水的结合,不仅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的“昭君怨,塞云黄暮天”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结合,昭君的怨愁成为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人事悲剧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的无尽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漱窗前竹”:描绘了雨水后竹子的清新形象,表现出自然的洗礼。
- “涧流冰上泉”:溪水在冰上流淌,体现了自然的活力与清澈。
- “一线清风动二弦”:微风拂过,琴声随之而动,象征着心灵的共鸣。
- “小山秋水篇”:小山与秋水的结合,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通过昭君的悲怨,表达对历史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音乐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竹、泉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景物生动起来。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雨:象征洗涤与重生,带来清新的气息。
- 竹:象征坚韧与清高,表现出诗人的品格追求。
- 泉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纯净。
- 小山与秋水:象征宁静与和谐,展现自然的美丽。
- 昭君:历史悲剧的象征,表达对个人命运的同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雨漱窗前竹”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竹子被雨冲刷后变得清新
B. 竹子在风中摇曳
C. 竹子枯萎了
D. 竹子在阳光下闪耀 -
“一线清风动二弦”中的“二弦”指的是什么? A. 二胡
B. 二弦琴
C. 二人合奏
D. 二重唱 -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中的昭君象征什么? A. 个人的幸福
B. 历史的悲剧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繁华
-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阅读《静夜思》李白、《山中杂诗》王维,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 诗词对比:比较张可久的《金字经·胡琴》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张可久更多地融入了音乐元素,而李白则偏重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