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吕》四块玉_客中九日落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客中九日落帽风,
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
雨荒篱下黄花瘦,
愁又愁,楼上楼,
九月九。
白话文翻译:
在他乡的九月九日,秋风萧瑟,
我登高举杯,远方的朋友犹如天涯的碧云。
雨打在荒凉的篱笆上,黄花显得瘦弱,
愁绪再添愁,楼上又楼,
又是重阳节了。
注释:
- 客中:在外地,指诗人身处他乡。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落帽风:秋风,象征秋天的到来。
-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寓意吉祥。
- 人远天涯:形容亲友相隔遥远,心中感到孤独。
- 碧云秋:秋天的碧蓝天空。
- 雨荒篱下:形容天气阴雨,荒凉的篱笆。
- 黄花瘦:指菊花,象征重阳节的花卉,因秋霜而显得瘦弱。
- 愁又愁:愁绪不断加重。
- 楼上楼:指重阳节时的登高习俗。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阳、登高节,源于古代的“二九”之说,象征着长寿。诗中提到的“九月九”正是重阳节的日子,传统习俗包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长寿和祈求平安。文中提到的“登高”和“黄花”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成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他乡独自登高的愁苦心情,反映了游子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客中九日落》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与相思之情。初看似乎是一幅简单的秋日图景,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沉郁情感让人感受到深切的思念。开篇“客中九日落帽风”以生动的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更进一步揭示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在接下来的描写中,“雨荒篱下黄花瘦”,通过黄花的萎缩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仿佛在传达出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最后的“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则是情感的高潮,反复的“愁”字加重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忧伤,表现出他在重阳佳节时的深深无奈与孤独。整首词语言简练却情感丰沛,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中九日落帽风:在外地的九月九日,秋风已起,暗示时节的变迁。
- 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登高举杯,思念远方的朋友,展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雨荒篱下黄花瘦:描绘了雨打在枯萎的黄花上,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岁月的无情。
- 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反复的愁字,强调了诗人心中的忧伤,暗示重阳节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愁又愁,楼上楼”,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语气的沉重。
- 意象:如“黄花”,不仅指代重阳节的菊花,更象征着生命中的孤独与脆弱。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重阳节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异乡的愁苦,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帽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萧瑟与冷清。
- 黄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楼上:指代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象征着向上的追求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月九”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生命的脆弱
C. 快乐 -
诗人身处何地? A. 故乡
B. 他乡
C. 朋友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张可久的《客中九日落》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张可久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