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崔女郎像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红妆倾国。人在蒲东谁画得。
玉骨成尘。往事流传恐未真。
月明窗户。犹似隔墙花动处。
夜冷西厢。一度魂归一断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红妆倾国的美人,世上谁能画出她的容颜?
她那美丽的骨骼已经化为尘土,往日的情事恐怕不再真实。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仿佛隔着墙壁的花儿在轻轻摇动。
夜晚寒冷的西厢,曾经的灵魂已归去,留下一阵断肠的痛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妆: 指美丽的妆容,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 倾国: 指美貌到让国家倾倒,极言女子的美丽。
- 玉骨: 形容女子的骨骼如玉般美丽,后引申为美人。
- 成尘: 指死亡或消逝,形容美丽的消逝。
- 月明窗户: 月光透过窗户,增加了夜晚的氛围。
- 西厢: 指房间的一角,常用来比喻爱情的秘密之地。
- 断肠: 形容悲痛欲绝,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 崔女郎: 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美人崔莺莺,常与爱情、悲剧联系在一起。
- 蒲东: 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是形容女子的故乡,暗示对故土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描写爱情和人生哲理,其语言清丽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美人的描绘,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其二 崔女郎像》以红妆倾国的美人崔女郎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即用“红妆倾国”来形容崔女郎的绝世容颜,显示了她的美丽是如此震撼人心。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她化为尘土的悲叹,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的短暂,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惋惜。
“月明窗户”这一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夜晚氛围,似乎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诗中的“犹似隔墙花动处”一语,生动地描绘了心中思念的情景,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触碰的渴望与遗憾。
最后,诗句“夜冷西厢,一度魂归一断肠”更是将情感升华到极致,表达了对失去爱人和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相思与伤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妆倾国: 直接描绘女子的美貌,暗示她对众人的吸引力。
- 人在蒲东谁画得: 表达对画她的人的怀疑,暗示她的美不可描绘。
- 玉骨成尘: 生命的无常与美的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 往事流传恐未真: 对往昔情事的怀疑,暗示记忆的扭曲与不真实。
- 月明窗户: 营造出静谧而带有思念的氛围。
- 犹似隔墙花动处: 比喻爱情的遥不可及,表达思念的痛苦。
- 夜冷西厢: 西厢象征爱情的秘密之地,夜冷则加重了孤独感。
- 一度魂归一断肠: 通过“魂归”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极具情感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妆倾国”比喻女子的美丽,以夸张手法表达其魅力。
- 对仗: 诗中前后句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花动处”赋予花以生命,表现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崔女郎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爱与失去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妆: 象征美丽与青春。
- 玉骨: 代表美人的高贵与优雅。
- 月明: 传递宁静和思念的情感。
- 西厢: 象征爱情的秘密与美好回忆。
- 断肠: 代表心中的痛苦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妆倾国”指的是:
A. 美丽的妆容
B. 绝世的美人
C. 国家的倾倒
D. 以上都是 -
诗中“月明窗户”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寂静
C. 阴暗
D. 明亮 -
“夜冷西厢”中的“西厢”象征了什么?
A. 冷静
B. 爱情的秘密之地
C. 远方
D. 过去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邵亨贞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温庭筠《更漏子》则更偏向于对夜色的描摹,情感上虽有相似,但风格上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邵亨贞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