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舍南水落沙成堑,北笋山高鸟自鸣。
幸有樽罍供晚酌,不愁风雨阻春晴。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水退去,沙子变成了河堤;北边的山高耸,鸟儿在山中自由鸣叫。
幸好有酒杯和酒壶可以在傍晚饮酒,不必担心风雨会阻挡春天的晴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舍南:诗人居住的地方的南边。
- 水落:水位下降。
- 沙成堑:沙子堆积起来形成了沟堑。
- 北笋山:北边的高山,像竹笋一样向上生长。
- 樽罍:酒杯和酒壶的统称。
- 晚酌:傍晚喝酒。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生活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蓝智,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存的诗作中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山中》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或许借此诗表达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蓝智的《山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活和谐共存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南边水流退去后形成的沙堰,展现出自然界的一种变化与宁静,随后引入北边高山上鸟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还用“自鸣”二字强调了鸟儿的自由自在,暗示人应当在自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幸有樽罍供晚酌”,酒成为了诗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风雨交加时,诗人也不愁春晴,充分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整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珍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舍南水落沙成堑:描绘了南边水位下降的景象,沙子因水的退去而堆积成堑,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 北笋山高鸟自鸣:北边的山高耸入云,鸟儿在山中自由地鸣叫,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幸有樽罍供晚酌:诗人感慨有酒可以在傍晚时分畅饮,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 不愁风雨阻春晴:即使遇到风雨,诗人也不担心会阻挡春天的阳光,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水落沙成堑”与“山高鸟自鸣”形成了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儿“自鸣”,赋予了鸟儿自由和个性,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内心宁静和生活乐趣的情感,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流动和变化。
- 沙: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山:象征稳固、永恒和高远的理想。
- 鸟:象征自由、快乐和生命的活力。
- 樽罍:象征生活的享乐和诗人的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边的水退去后形成了什么?
- A. 河流
- B. 沙堰
- C. 湖泊
- D. 沼泽
-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北边的高山?
- A. 高峰
- B. 笋
- C. 岭
- D. 头
-
诗中提到的“樽罍”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和酒壶
- B. 食物
- C. 花草
- D. 书籍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蓝智的《山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蓝智更加突出生活的乐趣,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绪。两者在意境上虽然相似,却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蓝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