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便面》

时间: 2025-01-16 22:25:25

峰峦迢递水微茫,葭菼连天雁噭霜。

仿佛湘南旧行路,短篷秋色近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峰峦迢递水微茫,
葭菼连天雁噭霜。
仿佛湘南旧行路,
短篷秋色近斜阳。

白话文翻译

山峰层叠遥远,水面模糊不清。
芦苇和水草连绵不绝,雁阵在寒霜中鸣叫。
仿佛回忆起湘南的旧游之路,
小船在秋色中行驶,靠近斜阳的余晖。

注释

  • 峰峦:山峰和山脊,指高耸的山体。
  • 迢递:形容遥远而曲折。
  • 葭菼:指芦苇和水草,生长在水边。
  • :发出声音,这里指雁的叫声。
  • :指秋冬季节的寒霜。
  • 湘南:指湖南省南部地区,因湘江而得名。
  • 短篷:小船的帆。
  • 斜阳:夕阳,指傍晚的阳光。

典故解析

“湘南旧行路”中的“湘南”是指湘江流域,古人常以水为界,描绘出舟行水上的情景,是一种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意象。此句暗示了诗人对往昔旅途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勖,明代诗人,生于盛世,曾游历南北,饱览山川风物。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自然流畅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湘南时,表达了他在江南水乡游览时的感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往昔旅行的追忆。

诗歌鉴赏

《山水便面》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首句“峰峦迢递水微茫”以遥远的山峰与模糊的水面开篇,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感觉。接下来的“葭菼连天雁噭霜”,则将芦苇与雁阵结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景图,声与色交织,生机盎然。

“仿佛湘南旧行路”一句,诗人以自我体验为中心,勾起了对过往的回忆,情感愈加深厚。最后一句“短篷秋色近斜阳”则将意象引向夕阳的温暖,短篷小船在秋色中行驶,仿佛与时间的流逝产生共鸣,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悠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让人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一种超然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峦迢递水微茫:描绘了遥远的山峰与模糊的水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2. 葭菼连天雁噭霜:通过芦苇和雁鸣,营造出秋天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3. 仿佛湘南旧行路:表达了对过去旅程的怀念,情感上更为深邃。
  4. 短篷秋色近斜阳:描绘了夕阳下小船行驶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峰峦迢递”以“迢递”比喻山的遥远,增强了空间感。
  • 拟人:雁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峰峦迢递”与“葭菼连天”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旅程的怀念,情感基调中透出一丝淡淡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峰峦:象征着壮丽与雄伟,代表了自然的伟大。
  • 水微茫:水的模糊代表着神秘与宁静。
  • 葭菼:象征生机与生命力,连接了水与天。
  • 雁噭霜:雁的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增添了诗的时令感。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有些许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出现? A. 竹林
    B. 雁阵
    C. 山洞
    D. 花海

  2. 诗人怀念的地方是? A. 湘南
    B. 北国
    C. 西域
    D. 东海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暘》:同样表现山水之美,但情感上更为沉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意象与情感》

通过这些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山水便面》的艺术魅力和诗人李勖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