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23:45:11

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

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
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白话文翻译:

在居庸山前,山涧的水流潺潺,白榆树下,石砾的坡地上杂乱无序。后来我们才越过了枪竿岭,前一天的车队已经到达滦河。

注释:

  • 居庸山:位于北京与河北交界处,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关隘。
  • 涧水:指山涧中的水流,多指清澈的水源。
  • 白榆:一种树木,生长在北方,象征着坚韧。
  • 枪竿岭:地名,可能是旅途中的一个山岭。
  • 滦河:河北省的一条河流,流域广泛,是重要的水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熙,元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北方山水的壮丽与灵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竹枝词十首》是王士熙在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通过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居庸山前的自然景色与旅途的艰辛。开头的“居庸山前涧水多”,展现出山涧水流的清澈与丰盈,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接下来的“白榆林下石坡陀”,则用“白榆”与“石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给人以静谧和安宁之感。

而后半部分“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则转向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枪竿岭”的越过象征着旅途的挑战,而“前车昨日到滦河”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推移与人生的无常。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壮美,也揭示了生命旅途中的波折与坚持。

全诗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对旅途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旅程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充满了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居庸山前涧水多:描述了居庸山前潺潺流水的景象,生动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2. 白榆林下石坡陀:描绘了白榆树下的石坡,形成了一种宁静的环境。
  3. 后来才度枪竿岭:表达了在旅途中的艰难,越过枪竿岭并不容易。
  4. 前车昨日到滦河:提到前方的车队已经到达目的地,带出时间流逝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涧水多”与“石坡陀”,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身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意象:山水、白榆、石坡等意象,构建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旅途的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命运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 居庸山:象征着险峻与挑战。
  • 涧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白榆: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枪竿岭:象征着旅途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居庸山前的水流如何? A. 清澈
    B. 汹涌
    C. 淡薄
    D. 干涸

  2. 诗中提到的“白榆”下有什么? A. 江河
    B. 石坡
    C. 草地
    D. 山峰

  3. 前车昨日到达的是哪个地方? A. 居庸山
    B. 枪竿岭
    C. 滦河
    D. 白榆林

答案:

  1. A. 清澈
  2. B. 石坡
  3. C. 滦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山水诗中,王士熙与李白有着相似的风格,但李白的诗歌更为奔放,更多体现个体的豪情壮志,而王士熙则更多关注自然与人生活的细腻联系,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象运用上也有所不同,王士熙的山水意象更为具体和细腻,而李白则倾向于宏大的自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