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
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杏树的情景,原本生长在马令园中,如今被移植到了村庄的别墅里。虽然太官(指的是官员或有权势的人)想要送上杏子,但却没有用黄帕(黄丝带)来包裹它们。
注释:
- 马令园:是指一个特定的园子,可能是指种植杏树的地方。
- 村墅:指乡村的别墅或居所,这里说明杏树被移植到了更为宁静的乡村环境。
- 太官:指的是官员或有权势的人,可能暗指对杏树的重视或喜爱。
- 黄帕:黄丝带,古代用于包裹礼物或重要物品,象征着正式和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常常反映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朴实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往往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方岳可能是在描写自己对杏树的喜爱,或是在借杏树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杏》通过简单的几句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诗中提到杏树从马令园移植到村墅,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杏树作为春天的象征,具有清新、温暖的气息,这种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诗中提到的“太官令却献”,引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是官员也想要献上美好的杏子,显示了杏子在当时的珍贵和受欢迎程度。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中的“黄帕不来封”,则添加了一丝遗憾和无奈,似乎暗示着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却不能如愿以偿。
整体来看,方岳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杏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令园中本:杏树原本生长在马令园,暗示了其生长环境的优越。
- 移来村墅中:将杏树移至村庄别墅,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太官令却献:有权者愿意送上杏子,反映其对杏树的重视。
- 黄帕不来封:未能如愿以偿,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杏树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对杏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象征春天,代表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村墅: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的向往。
- 黄帕:象征礼仪与尊重,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杏》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方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太官”指的是:
- A. 一个地方
- B. 一种植物
- C. 有权势的人
- D. 一种礼物
-
“黄帕不来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遗憾
- C. 愤怒
- D. 疑惑
答案:
- B. 方岳
- C. 有权势的人
- B. 遗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方岳《杏》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但方岳侧重于杏树的美好与乡村的宁静,而白居易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