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寄昆山友人并自述》
时间: 2025-01-19 19:5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寄昆山友人并自述
(谢应芳 〔元代〕)
泉石膏肓,尘土驱驰,还家鬓霜。
想吟边茗碗,清风习习,醉中琴操,流水洋洋。
口不雌黄,眼无青白,凫鹤从教自短长。
闲居好,有溪篷钓具,林馆书床。
春风宾主壶觞。
坐慈竹轩中挹翠香。
尽剧谈千古,神游混沌,高歌一曲,兴在沧浪。
老我牛衣,怀人马帐,谁似彭宣到后堂。
都传语,问鱼书久绝,兔颖何忙。
白话文翻译
在泉水与山石的间隙中,尘土飞扬,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回到家乡。想要吟咏时,手握着茶碗,清风徐来,醉意中弹奏琴曲,流水潺潺。
口中没有雌黄之气,眼中不见青白之色,凫鹤也随性地自得其乐。
悠闲居住真好,有溪边的小船和钓鱼的工具,还有书房和床铺。
春风中,主人与客人举杯畅饮。
坐在慈竹轩中,吸入清香。
畅谈千古事,神游于混沌之中,高歌一曲,兴致来自沧浪之水。
我年老如牛衣,思念朋友如马帐,谁能像彭宣那样来访后堂?
传来消息,问鱼书已久不见,兔子又在忙碌什么?
注释
- 泉石膏肓:指泉水与山石的美好环境,膏肓是指心中无忧的地方。
- 鬓霜:形容头发变白,暗示年纪已大。
- 雌黄:指一种古代的颜料,代表着女性的妩媚。
- 凫鹤:凫和鹤都是水鸟,此处意在表达闲适自由的心境。
- 彭宣:彭宣是指彭泽之樽,意指高洁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应芳,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沁园春 寄昆山友人并自述》创作于谢应芳回乡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寄昆山友人并自述》是一首深具个性与情感的抒情诗。诗中开篇以“泉石膏肓”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清风习习,醉中琴操,流水洋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放松与陶醉,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气息。
而后提及“口不雌黄,眼无青白”,则是对自身状态的反思,既有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自嘲与解脱。
最后,诗人以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结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既表现出个体的情感,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泉石膏肓:描绘自然,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 尘土驱驰:暗示世事纷扰,诗人回归自然的渴望。
- 想吟边茗碗:提到吟咏与饮茶,体现闲适的生活。
- 醉中琴操,流水洋洋:通过音乐与流水的结合,表达诗人的愉悦心情。
- 口不雌黄,眼无青白:反映对自己心境的感慨。
- 闲居好:诗人向往闲适的生活。
- 春风宾主壶觞:描绘春天的聚会场景,表达友谊。
- 尽剧谈千古:畅谈历史,表现文人情怀。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春风宾主壶觞”)、拟人(“流水洋洋”)、对仗(“闲居好,有溪篷钓具”)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石:象征自然与宁静。
- 清风:代表舒适的生活状态。
- 琴操:象征文人雅趣与情感。
- 春风:代表生机与友谊。
- 牛衣与马帐:象征生活的简单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泉石”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 答案: B
-
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表现在何处?
- A. 口不雌黄,眼无青白
- B. 闲居好,有溪篷钓具
- C. 高歌一曲,兴在沧浪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彭宣”指的是?
- A. 一位名士
- B. 一种酒
- C. 一种乐器
-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但谢应芳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强调了独处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谢应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