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待月楼观剧》
时间: 2025-01-19 15:5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待月楼观剧
作者: 陆震 〔清代〕
太息人生,亟早为欢,何事营营。
看风清月白,能无快意,歌香舞艳,谁不钟情。
银烛初烧,铜壶未滴,手把金卮倚画屏。
频回首,念当年此夜,我在吴陵。
豪华公子知名。曾几度开筵坐水亭。
羡吴娘十五,臻臻楚楚,燕姬二八,袅袅婷婷。
比似而今,诸郎如玉,一样风流正妙龄。
魂消处,问此身何在,彷佛蓬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人生苦短,应该早些寻欢作乐,何必忙忙碌碌地追逐名利。看那清风明月,怎能不让人心中快意,歌声舞姿,谁能不为之倾心?银烛刚点燃,铜壶尚未滴酒,手握金杯倚在画屏旁。频频回首,想起当年今夜,我在吴陵的情景。那些豪华公子都声名显赫,曾几度在水亭开宴。羡慕吴娘才华横溢,楚楚动人,燕姬年方二八,轻盈婀娜。与今日相比,诸位公子如同美玉,风流倜傥,正值妙龄。魂游处,问我此身何在,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亟:急切、迅速。
- 营营:忙碌、追求。
- 银烛:银色蜡烛,象征明亮的夜晚。
- 铜壶:古代用铜制成的酒壶。
- 金卮:金杯,古代饮酒的器具。
- 画屏:装饰性的屏风,通常上面绘有画作。
典故解析:
- 吴陵:指的是历史上的吴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其文化氛围浓厚。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震,清代诗人,擅长律诗和词,作品多描绘生活情趣和自然美,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繁华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观剧的场景,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开头以“太息人生”引入,传达了人生苦短的哲理,紧接着转入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出诗人对往昔欢乐的向往。通过描绘清风明月、歌舞升平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特别是对吴娘和燕姬的描写,既表现了青春的美丽,也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最后以“魂消处,问此身何在”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息人生,亟早为欢,何事营营:感叹人生短暂,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而不应为琐事而忙碌。
- 看风清月白,能无快意:在清风明月之下,怎能不感到愉悦呢?
- 歌香舞艳,谁不钟情:歌声舞姿之美,谁不为之倾倒?
- 银烛初烧,铜壶未滴:夜晚刚刚开始,酒还没开始流淌,意在营造轻松氛围。
- 手把金卮倚画屏:手握金杯,倚靠在画屏上,展现出一种洒脱的姿态。
- 频回首,念当年此夜,我在吴陵:回忆往昔,特别是在吴陵的欢乐时光。
- 豪华公子知名:那些风华正茂的公子们都名声显赫。
- 羡吴娘十五,臻臻楚楚,燕姬二八,袅袅婷婷:羡慕年轻的女子们,个个娇美动人。
- 比似而今,诸郎如玉,一样风流正妙龄:与今日的年轻人相比,个个如玉,正值风华。
- 魂消处,问此身何在,彷佛蓬瀛:感叹身在何处,仿佛置身于理想的仙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香舞艳”,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 比喻:将青春与美好事物进行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排比:如“羡吴娘十五,臻臻楚楚,燕姬二八,袅袅婷婷”,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青春美好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夜晚的明亮与美好。
- 铜壶:象征着酒的流淌与快乐的聚会。
- 金卮:象征财富与享乐。
- 画屏:象征美好事物的装饰与生活的雅致。
- 吴娘、燕姬:象征青春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 A. 灯光
- B. 美酒
- C. 明亮的夜晚
- D. 花香
-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A. 描写宴席
- B. 描述景色
- C. 讲述故事
- D. 讨论人生哲理
-
诗中“魂消处,问此身何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追求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友情的思念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与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与理想,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陆震与李白:两者都关注人生与美好时光,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飘逸,陆震则更具细腻与柔情。
- 陆震与苏轼:苏轼的诗词常带有哲理性,而陆震则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陆震诗文集》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待月楼观剧》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