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种竹》

时间: 2025-01-06 13:43:02

石栏沙路雨声乾,为欠萧萧一两竿。

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

方于辰日依时种,影待晴天拂翠看。

试倚蓬窗听疏密,布袍沾尽不知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栏沙路雨声乾,为欠萧萧一两竿。 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 方于辰日依时种,影待晴天拂翠看。 试倚蓬窗听疏密,布袍沾尽不知寒。

白话文翻译:

石栏旁的沙路上,雨声已经停歇,我感到缺少了一两竿竹子的萧萧声。 竹子深深地带着泥土的肥沃,从地底生长出来,傍晚时分,茅屋似乎移动到了江边。 我按照时辰在辰日种植,期待晴天时竹影轻拂翠叶的景象。 试着倚靠在蓬窗边,聆听雨声的疏密,布袍被雨水浸透,却感觉不到寒冷。

注释:

  • 石栏:石制的栏杆。
  • 沙路:沙质的小路。
  • 雨声乾:雨声停止。
  • 萧萧: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 一两竿:一两根竹子。
  • 土膏:肥沃的土壤。
  • 暝:傍晚。
  • 江干:江边。
  • 辰日:特定的日子,可能是指农历的某个时辰。
  • 拂翠:轻轻拂过翠绿的叶子。
  • 蓬窗:简陋的窗户。
  • 布袍:粗布制成的长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雨中种植竹子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种植竹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诗中通过对竹子的种植和期待其成长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中种竹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诗中,“石栏沙路雨声乾”一句,既描绘了雨后的宁静,又暗示了诗人对竹子的期待。“深带土膏从地底”和“暝移茅屋过江干”则进一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和诗人对竹子的深情。最后两句“试倚蓬窗听疏密,布袍沾尽不知寒”则通过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栏沙路雨声乾:石栏旁的沙路上,雨声已经停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为欠萧萧一两竿:诗人感到缺少了一两竿竹子的萧萧声,表达了对竹子的期待和喜爱。
  3. 深带土膏从地底:竹子深深地带着泥土的肥沃,从地底生长出来,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
  4. 暝移茅屋过江干:傍晚时分,茅屋似乎移动到了江边,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
  5. 方于辰日依时种:诗人按照时辰在辰日种植,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6. 影待晴天拂翠看:期待晴天时竹影轻拂翠叶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试倚蓬窗听疏密:试着倚靠在蓬窗边,聆听雨声的疏密,通过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8. 布袍沾尽不知寒:布袍被雨水浸透,却感觉不到寒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暝移茅屋过江干”,将茅屋拟人化,仿佛茅屋在傍晚时分移动到了江边。
  • 比喻:如“深带土膏从地底”,将竹子比喻为带着肥沃土壤从地底生长出来的生命。
  • 对仗:如“石栏沙路雨声乾,为欠萧萧一两竿”,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通过对雨中种竹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栏:石制的栏杆,象征着人工的痕迹和自然的结合。
  • 沙路:沙质的小路,象征着自然的质朴和宁静。
  • 雨声乾:雨声停止,象征着雨后的宁静和清新。
  • 萧萧: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象征着竹子的生命力和诗人的期待。
  • 土膏:肥沃的土壤,象征着生命的滋养和成长。
  • 暝:傍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 江干:江边,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生活的宁静。
  • 辰日:特定的日子,象征着自然规律和生活的节奏。
  • 拂翠:轻轻拂过翠绿的叶子,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
  • 蓬窗:简陋的窗户,象征着生活的简朴和宁静。
  • 布袍:粗布制成的长袍,象征着生活的简朴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栏沙路雨声乾”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雨中种竹 B. 雨后宁静 C. 竹子生长 D. 茅屋移动

  2. “深带土膏从地底”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暝移茅屋过江干”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茅屋在傍晚时分移动到了江边 B. 竹子在傍晚时分移动到了江边 C. 诗人在傍晚时分移动到了江边 D. 雨声在傍晚时分移动到了江边

  4. 诗中“试倚蓬窗听疏密”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C. 对竹子的期待 D. 对雨声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通过描绘竹林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江边的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诗词对比:

  • 李东阳《雨中种竹》与王维《竹里馆》:两首诗都通过描绘竹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但李东阳的诗更加注重对雨中种竹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竹林中宁静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田园诗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创作风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