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晚春寒嫩。倚遍阑干难遣闷。
芳草无情。兀自萋萋满江城。
离愁尔许。略寄心声声外语。
不道相思。祇道清欢减旧时。
白话文翻译:
在晚春时节,寒意依然滋润着嫩绿的植物。我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满是烦闷。芳草无情,依旧在江城的四处肆意生长。此时的离愁让我略微向远方倾诉我的心声,却无法说出相思的苦楚,只能叹息如今的清欢已不如往昔。
注释:
- 寒嫩:指晚春时节,天气仍然寒冷,植物却开始发芽嫩绿。
- 阑干:指楼台或阳台的栏杆。
- 芳草无情: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而人却因愁苦而感到冷清。
- 离愁尔许:指离别的愁苦。
- 外语:这里指远方的话语,隐喻对远方人的思念。
- 相思:思念之情。
- 清欢:指轻松愉快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蘅,字子华,号幽兰,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受到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创作多以情感为主,常展现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晚春,正是物候转变之际,诗人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减兰》是一首充满了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晚春的寒意与生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烦闷与孤独感。诗的开头“晚春寒嫩”,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春季的寒冷与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接着“倚遍阑干难遣闷”,诗人无奈地倚靠栏杆,显示了他内心的无助与困扰。
“芳草无情”一句,描绘了草木的生长与人心的孤寂,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反差。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感受到的离愁不仅是对离别的思念,也是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怀念。他用“略寄心声声外语”来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一句“不道相思,祇道清欢减旧时”,更是点出了全诗的主题:相思的痛苦固然难以言表,但清欢的时光已不再,令人感到无比惆怅。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精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春寒嫩:晚春时节,天气依旧寒冷,植物却开始发芽,传达了一种矛盾的感受。
- 倚遍阑干难遣闷:诗人倚靠在栏杆上,心中烦闷难以排解。
- 芳草无情:草木生长旺盛,诗人却感到无情与孤独。
- 兀自萋萋满江城:草木在江城中肆意生长,反映出生命的顽强与人的孤寂。
- 离愁尔许: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
- 略寄心声声外语:向远方倾诉心声,表达对他人的思念。
- 不道相思:无法诉说相思之苦。
- 祇道清欢减旧时:如今的快乐已无法与往昔相比。
修辞手法:
- 对比:运用“寒嫩”与“清欢”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芳草”描绘为无情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隐喻:用“外语”象征远方的思念,增添了诗的含蓄。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愁别绪的感慨,以及对昔日快乐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春:象征着生命的尾声,隐喻着时光的流逝。
- 阑干:代表着孤独的支撑点,诗人内心的寄托。
- 芳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无情,反衬出人的孤独。
- 离愁:代表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草无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谢
B. 孤独
C. 快乐 -
诗人倚靠在哪里? A. 树下
B. 阁楼
C. 阑干 -
“不道相思”指的是什么? A. 无法言说的思念
B. 快乐的时光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韦庄的《思帝乡》
诗词对比: 与《月夜忆舍弟》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但《减兰》更加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月夜忆舍弟》则更注重兄弟情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明清诗词选》
这些参考书目为深入理解古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与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