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竟日掩柴门,翛然无俗尘。
幽花殊得意,老树不知春。
风月临淸夜,江湖忆故人。
西房老禅伯,潇洒亦吾贫。
白话文翻译
整天关上柴门,悠然自得无世俗的尘埃。
幽静的花朵显得格外得意,老树却不知春天的到来。
风月在清夜中降临,江湖之畔回忆起故人。
西房的老禅师,潇洒自在,我也只不过是个贫困的人。
注释
- 掩:关上,关闭。
- 翛然:悠然自得的样子,形容无拘无束。
- 幽花:指寂静的花,形容环境的宁静。
- 殊得意:格外得意,形容花的盛开。
- 老树:指年老的树木,不知春意。
- 临:来到,降临。
- 淸夜:清幽的夜晚。
- 江湖:指江河湖泊,常用来指代游子或漂泊的生活。
- 潇洒:形容人洒脱、不拘小节。
- 贫:贫困,生活清贫。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明确引用著名典故,但“江湖”暗示了漂泊与游荡的生活状态,常见于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描绘。诗中提到的“老禅伯”可能指代隐士或高人,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字逸少,号雪窗,元代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隐逸之情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掩关》写于王冕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贫困生活的洒脱态度。
诗歌鉴赏
《掩关》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竟日掩柴门,翛然无俗尘”,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柴门的掩闭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诗人的心境显得格外清净。
接着“幽花殊得意,老树不知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无常。花虽得意绽放,而老树却无所觉察,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此句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哲思,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风月临清夜,江湖忆故人”,自然的风月之美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江湖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漂泊与离别的情感,在宁静的夜晚愈加显得深沉,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西房老禅伯,潇洒亦吾贫”,以闲适的笔触描写了老禅师的潇洒自在,与自己贫穷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淡然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无畏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竟日掩柴门:整天关闭柴门,表明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
- 翛然无俗尘:生活悠然自得,没有世俗的纷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幽花殊得意:描绘了静谧环境中花儿的美丽,暗示静谧生活的美好。
- 老树不知春:老树无知于春天的来临,象征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无情。
- 风月临清夜:自然的风月在夜晚降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江湖忆故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忆起了曾经的朋友,流露出思乡之情。
- 西房老禅伯:提到老禅师,寓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潇洒亦吾贫:自嘲生活贫困,却能保持潇洒的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柴门的掩闭比作与世隔绝,传达隐逸的情怀。
- 对仗:如“风月临清夜,江湖忆故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老树“不知春”,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况的淡然态度,更加深了诗的情感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象征隐居与世隔绝的生活。
- 幽花: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美。
- 老树:象征岁月无情与生命的无常。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的氛围。
- 江湖:象征漂泊与离别,承载着诗人的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竟日掩柴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交活动的喜爱 -
“幽花殊得意”中“幽花”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花朵
B. 幽静的环境中的花朵
C. 盛开的花朵 -
诗中提到的“老禅伯”象征什么?
A. 物质富裕
B. 隐士的潇洒与淡然
C. 年轻人的无知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冕
- 《静夜思》 by 李白
- 《终南山》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冕的《掩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感,但王冕更侧重于隐逸的宁静,李白则更倾向于抒情与对友人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王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