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宅近山阿,柴门障薜萝。
风清闻鹤唳,日暖听樵歌。
密树悬青岛,平田浸白波。
树船乘暮景,来往急如梭。
白话文翻译:
我在山脚下选了个地方建宅,柴门被薜荔缠绕遮挡。
清风送来仙鹤的鸣叫,温暖的阳光中传来樵夫的歌声。
密密的树木间悬挂着青色的岛屿,平坦的田野上浸泡着白色的波浪。
黄昏时分,树影下的小船来来往往,像飞梭一样快。
注释:
- 卜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山阿:山脚下的地方。
- 薜萝: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于形容自然的生机。
- 鹤唳:鹤的叫声,古代常用来象征仙境或高洁。
- 樵歌:樵夫所唱的歌,表现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情趣。
- 青岛:青色的小岛,象征自然的美景。
- 白波:田地上因水而形成的波纹,象征丰饶的田野。
- 树船:用树木做成的小船,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生活的场景。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鹤”常常与长寿、仙境、超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樵歌”则是对劳动者生活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认同与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字伯庸,号陶庵,出生于江西,后移居到浙江。王冕以其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山中杂兴二十首》是王冕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在山中隐居生活的感受。创作这首诗时,王冕可能正处于一种远离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朴实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恬淡宁静的心境。诗中通过“卜宅近山阿”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生活的环境,紧接着“柴门障薜萝”描绘了门前自然的生机,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随后的“风清闻鹤唳,日暖听樵歌”则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也听到了人间的乐声,显示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后两句“密树悬青岛,平田浸白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诗意的乡村画面,最后一句通过“树船乘暮景,来往急如梭”总结了日常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与忙碌间的辩证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王冕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卜宅近山阿:选择居住在山脚下,表达了归隐的理想。
- 柴门障薜萝:柴门被薜荔遮挡,显得自然且朴素,流露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气息。
- 风清闻鹤唳:清风中传来鹤的叫声,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 日暖听樵歌:温暖的阳光下,樵夫的歌声传入耳中,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 密树悬青岛:茂密的树木间隐约可见青色的小岛,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 平田浸白波:田野上因水而荡漾的波纹,象征丰收与富饶。
- 树船乘暮景:黄昏时分的小船在树影下穿行,体现了生活的忙碌与自然的宁静。
- 来往急如梭:来往的小船像梭子般快速,表现了生活的节奏感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船比作“急如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快节奏的生活。
- 拟人:风中传来鹤鸣,赋予自然以生命感,使场景更具动感。
- 对仗:如“风清闻鹤唳,日暖听樵歌”,体现了诗的平衡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倾诉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忙世俗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隐逸、宁静的生活。
- 柴门:代表质朴的生活方式。
- 鹤:象征高洁、超然的理想。
- 樵歌:表现劳动的乐趣与生活的真实。
- 青岛: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白波: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冕的《山中杂兴二十首》是哪一代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鹤唳”主要用来象征什么?
- A. 丰收
- B. 高洁
- C. 忧伤
- D. 喧嚣
-
“树船乘暮景,来往急如梭”中“急如梭”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悠闲
- B. 小船的速度
- C. 黄昏的景色
-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C. 元代
- B. 高洁
- B. 小船的速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冕的《山中杂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冕的诗更注重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隐逸情怀。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反思,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冕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