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二年庚戌九月偕同人登宽甸西北峥嵘山,入寺信宿,七律八首》
时间: 2025-01-14 18:2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临无限感沧桑,遥指关中是故乡。
石火电光成绝笔,金戈铁马满边疆。
连兵藩镇唐天宝,置酒宫庭汉未央。
俯仰乾坤一怅望,凤凰山树郁苍苍。
白话文翻译
登高远眺,心中感慨万千,远处指向的关中就是我的故乡。
如同闪电般的瞬间思绪成了绝笔,战马铮铮的声音满布边疆。
回顾历史,唐朝天宝年间的军队镇守边防,汉朝未央宫中置酒欢庆。
抬头俯视天地,心中无限惆怅,凤凰山上的树木苍翠欲滴。
注释
- 沧桑:指世事变迁、岁月沧桑的感慨。
- 关中:指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是许多朝代的发源地,诗人指向的故乡。
- 石火电光:比喻瞬间的事情,形容时间短暂而迅速。
- 金戈铁马:形容战斗的场景,表示边疆的战事。
- 连兵藩镇:指唐朝时期的军队驻守和镇压。
- 汉未央:指汉朝未央宫,是汉朝皇帝的宫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天烈(1875-1936),字子华,号云山,近代中国诗人,出生于江苏,曾参与辛亥革命,积极投身于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他的诗风常常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家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宣统二年(1910年),正值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变革剧烈,诗人结合登山所见,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体现出对家国和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在宽甸西北峥嵘山的所见所感。开篇以“登临无限感沧桑”引出全诗的主题,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历史的反思。通过“遥指关中是故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石火电光成绝笔”一句,运用了瞬间与永恒的对比,暗示历史变迁的快速与无情。接下来的“金戈铁马满边疆”,则将目光投向战乱与边防,表现出对历史的忧虑与对家国命运的思考。
后两句“连兵藩镇唐天宝,置酒宫庭汉未央”通过对唐、汉两代的历史事件的回顾,突出历史的循环与延续,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邃理解。最后一句“俯仰乾坤一怅望”,以俯仰天地的广阔视野,回归个人情感,强烈的惆怅感充斥全诗,表现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临无限感沧桑:登高而望,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遥指关中是故乡:远方指向的关中是我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石火电光成绝笔:瞬间如石火电光般快速而难以捕捉,象征时间流逝。
- 金戈铁马满边疆:战斗的声音与马蹄声响彻边疆,描绘战争的景象。
- 连兵藩镇唐天宝:提及唐朝天宝年间的军队驻守,历史的回顾。
- 置酒宫庭汉未央:描绘汉朝未央宫中盛大的宴会,展现历史辉煌。
- 俯仰乾坤一怅望:抬头仰望广阔的天地,心中充满惆怅。
- 凤凰山树郁苍苍:描绘凤凰山的郁郁葱葱,象征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火电光”比喻时间的飞逝。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历史事件,增强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桑:象征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 关中:代表诗人的故乡,承载着情感寄托。
- 金戈铁马:象征战争与历史的悲壮。
- 凤凰山: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关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苏
- B. 陕西
- C. 河南
-
“石火电光成绝笔”中的“绝笔”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
- B. 诗文的终结
- C. 短暂的瞬间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厌恶
答案
- B. 陕西
- C. 短暂的瞬间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庐山谣》与范天烈《登宽甸西北峥嵘山》均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趋向于个体的情感抒发,而范天烈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结合,更侧重于对家国的思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与人生:古今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