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 其三
作者: 赵尊岳
别后愁长心字短,
宝鸭蕙烟销。
画阁愔愔人去遥。
魂梦逐轻桡。
瑶珰不付新来雁,
目断碧云遥。
莫更寻春弟几桥。
双袖泪红绡。
白话文翻译:
离别之后,愁绪绵绵,而心中的思念却难以言表;
那美丽的宝鸭与蕙草已经消散。
画阁中,孤寂的情景让人倍感遥远。
梦中魂魄追随轻舟而去。
瑶珰不再寄托给那新来的大雁,
目光远望,碧蓝的云彩似乎也遥不可及。
不要再去寻找春天,那些桥梁已是几何之远。
双袖泪水浸透,仿佛浸染了红色的绡绸。
注释:
- 愁长心字短:愁苦绵长,心中所想却难以表达。
- 宝鸭蕙烟:美丽的鸟类与蕙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画阁愔愔:描绘的楼阁中,幽静而寂寞。
- 魂梦逐轻桡:梦境中的灵魂随着轻舟漂泊。
- 瑶珰:美玉饰物,象征着珍贵的情感或记忆。
- 新来雁:新的大雁,代表新的情感寄托或希望。
- 目断碧云遥:眼光远眺,碧蓝的云彩显得遥不可及。
- 双袖泪红绡:双袖沾满泪水,红色绡绸象征悲伤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生活在近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武陵春 其三》可能是在离别后,作者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作,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爱情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武陵春 其三》是一首深情的词作,表现了离别后的愁苦与思念。开篇“别后愁长心字短”,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愁苦长存,心中所想却难以用言语表达,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接下来“宝鸭蕙烟销”,通过意象的描绘,表现了曾经美好时光的流逝,仿佛一切美好都已消逝,让人感到无比惋惜。
“画阁愔愔人去遥”,此句描绘出一种幽静而孤寂的环境,令人联想到离别后的孤独感,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主题。“魂梦逐轻桡”则表达了作者在梦中依然追逐着那段美好的时光,这种梦境的追逐更显得无奈而悲伤。
接下来的两句“瑶珰不付新来雁,目断碧云遥”则暗示了对过去情感的无奈与不舍,瑶珰本是寄托情感的物品,如今却被转移到新来的大雁身上,象征着新的期望与希望,但此时的作者却已无心再寄托于它。
最后两句“莫更寻春弟几桥,双袖泪红绡”以强烈的情感收尾,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放弃,泪水浸透双袖,将悲伤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切的情感体验。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后愁长心字短:离别之后,愁苦绵绵,而心中所想却难以言表。
- 宝鸭蕙烟销:美好的事物都已如烟消散,象征着过往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画阁愔愔人去遥:画阁中的幽静,令人感到孤独,仿佛一切都变得遥远。
- 魂梦逐轻桡:梦境中追随轻舟,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 瑶珰不付新来雁:珍贵的情感寄托已不再,代表着失去与无奈。
- 目断碧云遥:目光远望,碧云遥远,象征着无法触及的希望与梦想。
- 莫更寻春弟几桥:不要再去寻找春天,那些曾经的美好已成过往。
- 双袖泪红绡:泪水浸湿衣袖,表达深切的悲伤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宝鸭蕙烟”比喻美好的往昔。
- 拟人:将“魂梦”赋予追随的意象。
- 对仗:如“目断碧云遥”与“瑶珰不付新来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思念与无奈,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渺茫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鸭: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回忆。
- 蕙烟:象征着柔美与淡雅,亦代表逝去的美好。
- 画阁:代表着回忆中的美好场景,带有一种孤独感。
- 瑶珰:象征着珍贵的情感与记忆。
- 碧云:象征着遥不可及的希望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宝鸭蕙烟”象征什么?
- A. 新的希望
- B. 逝去的美好
- C. 一种植物
- D. 离别的愁绪
-
“双袖泪红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屈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愁苦,虽与赵尊岳的《武陵春 其三》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展现了离别后的深切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赵尊岳的作品同样蕴含着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概论》
- 《赵尊岳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