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六 立秋夜雨》
时间: 2025-01-03 05:5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其六 立秋夜雨
作者:尤侗
又是秋来矣。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不觉西风吹老至,华发星星添几。思往事潸然出涕。我自多愁泪洗面,问天公何苦愁如此。下一夜,霖铃雨。声声滴碎惊秋耳。助凄凉三年客舍,故乡千里。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恨莫恨别离生死。不信愁人愁不寐,但愁魂缭绕残灯里。听漏点,三更起。
白话文翻译
又到了秋天。回首过去的悠长日子,像流水一样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中,西风已经将我吹老,白发星星添了几根。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潸然泪下。我自己多愁善感,泪水洗净了面容,问天公为何让我如此愁苦。接下来一夜,雨声淅沥。声声滴落,惊动了秋夜的耳朵。三年的孤客生涯更加凄凉,故乡却在千里之外。年老的冯郎不必再说恨,仍然要面对幼小的儿女。恨与不恨的别离生死之间,难以分清。我不相信愁人会愁得不能入睡,但愁思却缠绕在残灯之下。听漏声,已是三更时分。
注释
- 乍回头:刚刚回过头。
- 悠悠长日:形容往日的时光漫长而悠远。
- 去如流水:流逝得非常快。
- 华发星星:形容头发已变白。
- 潸然出涕:泪水不自觉地流下。
- 霖铃雨:细细的雨声。
- 三年客舍:在外流亡或漂泊的日子。
- 白首冯郎:年老的冯郎,指代年老的情人。
- 孺人稚子:对妻子和孩子的称呼。
- 愁魂缭绕:愁绪缠绕不去。
- 听漏点,三更起:听到漏水声,已是深夜三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尤侗,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字仲明,号惟庵,所作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尤以忧伤之情为主,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立秋时节,诗人在夜雨中感怀往事,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明代文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哀愁。
诗歌鉴赏
《贺新郎 其六 立秋夜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立秋夜雨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又是秋来矣”引入,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令人感到惋惜和失落。诗人不禁回忆起往事,泪水涌上眼眶,显示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霖铃雨”与“声声滴碎惊秋耳”的描写,生动传达了秋夜细雨的凄清与孤独,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通过“助凄凉三年客舍”,诗人将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诗人通过“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反思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尽管面临生死别离,仍希望珍惜眼前的亲情。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失去的哀伤,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是秋来矣:再次迎来了秋天,言外之意是时光的流逝。
- 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回首往昔那段漫长的日子,已如流水般消逝。
- 不觉西风吹老至,华发星星添几:不知不觉中,西风已将我吹老,白发悄然增添。
- 思往事潸然出涕:回忆往事,不由自主地泪水涌出。
- 我自多愁泪洗面:我因多愁善感,泪水洗净了我的面容。
- 问天公何苦愁如此:不禁问天,为什么让我如此愁苦。
- 下一夜,霖铃雨:接下来的夜晚,细雨如铃声般响起。
- 声声滴碎惊秋耳:雨声滴落,惊动了秋夜的耳朵。
- 助凄凉三年客舍,故乡千里:这三年的客舍生涯更加凄凉,故乡却在千里之外。
- 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年老的冯郎不必再提恨,面对幼小的儿女。
- 恨莫恨别离生死:别离与生死之间的恨与不恨难以分清。
- 不信愁人愁不寐:我不相信愁人会愁得不能入睡。
- 但愁魂缭绕残灯里:可愁思却在残灯下缠绕。
- 听漏点,三更起:听到漏水声,已是深夜三更时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出流逝之快。
- 拟人:雨声被赋予情感,形容它“惊秋耳”,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恨莫恨别离生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秋夜的细雨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凋零,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雨: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带来凄凉的氛围。
- 白发:象征着年华的逝去,人生的无奈。
- 灯:象征着希望与孤独,残灯下的愁思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回头悠悠长日”一句中的“乍”字意为: A. 突然
B. 逐渐
C. 始终 -
“霖铃雨”的“霖”字形容的是: A. 大雨
B. 细雨
C. 暴雨 -
诗中提到的“白首冯郎”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年老的情人
C. 诗人的兄弟
答案
- A. 突然
- B. 细雨
- B. 年老的情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雪》:柳宗元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尤侗的诗同样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尤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