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04 10:18:50

细雨折红榴。

花满枝头。

客边相对思悠悠。

欲换金泥题帖子,无复风流。

蓬鬓老堪羞。

节去难留。

一尊重午与谁酬。

歌罢楚辞新月上,曲影如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韩奕 〔元代〕

细雨折红榴。花满枝头。客边相对思悠悠。欲换金泥题帖子,无复风流。蓬鬓老堪羞。节去难留。一尊重午与谁酬。歌罢楚辞新月上,曲影如钩。

白话文翻译

细雨中,红色的石榴花被折断。树上花朵开满了枝头。我与客人相对而坐,思绪却悠长无尽。想要用金色的泥土题写帖子,但已不再有当年的风流。蓬乱的头发让我感到羞愧。节日的时光难以留住。午后的酒杯,与你谁人共酬呢?歌声刚罢,楚辞吟诵,月亮挂上新天,曲影如钩。

注释

  • 折红榴:指细雨中红色的石榴花被折断,象征美好事物的脆弱。
  • 金泥题帖子:用金泥书写的帖子,象征着昔日的风流与追求。
  • 蓬鬓:形容头发凌乱,暗示年华已逝。
  • 重午:指重阳节,象征节日的欢庆。
  • 楚辞: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奕是元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往事的怀念和人生的感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韩奕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惆怅。开篇细雨中折断的红榴花,寓意着美好事物的脆弱与瞬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花满枝头,是对繁华的美好回忆,而“客边相对思悠悠”则引发了诗人对心事的沉思,带着淡淡的忧伤。

“欲换金泥题帖子,无复风流”一句,既表现诗人对昔日风流的怀念,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青春已逝,昔日的风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接下来的“蓬鬓老堪羞”,则直接表达了年华老去的羞愧感,令人感同身受。

重阳节的酒席上,诗人心中感到无人与之共酬,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歌罢楚辞新月上,曲影如钩”则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月亮的清冷与曲影的孤独,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首词不仅是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更是一曲深情的生命乐章,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折红榴:细雨中,红榴花被折断,传达了美好事物的脆弱。
  • 花满枝头:树枝上开满花朵,象征着繁华与生机。
  • 客边相对思悠悠:与朋友相对而坐,思绪无边无际,表现了内心的沉思。
  • 欲换金泥题帖子,无复风流:想用金泥书写帖子,但已不再有昔日的风流。
  • 蓬鬓老堪羞:头发凌乱,年华已逝,感到羞愧。
  • 节去难留:节日的时光难以停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一尊重午与谁酬:午后的酒席,和谁来共饮,表现了内心的孤独。
  • 歌罢楚辞新月上,曲影如钩:吟唱楚辞后,新月高悬,影子如钩,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细雨折红榴,比喻美好事物的脆弱。
  • 对仗:如“细雨”与“花满”,“节去”与“年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时间与节日具象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脆弱与柔情,表现了自然的细腻。
  • 红榴:美好与青春的象征,寓意短暂的美丽。
  • 金泥:代表昔日的辉煌与追求,体现文化的深厚。
  • 新月:孤独与清冷的象征,映射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细雨折红榴”中的“折”字意为: A. 摔断
    B. 折磨
    C. 收集
    D. 采摘

  2. 诗中提到的“重午”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
    B. 春节
    C. 重阳
    D. 端午

  3. 诗人在酒席上感到孤独,这是因为: A. 没有人来
    B. 年龄增长
    C. 思念故人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韩奕的《浪淘沙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韩奕的情感更为沉重,李清照则多了一丝柔情与婉约。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自然景物,后者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