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9 19:10:00

闲处便工愁。

此福难修。

无端缥渺到心头。

刚得牵牢还自去,去也须留。

独自上高楼。

一梦绸缪。

是欢是怨总温柔。

天外孤箫吹梦断,恨倩谁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黄侃

闲处便工愁。此福难修。
无端缥渺到心头。
刚得牵牢还自去,去也须留。
独自上高楼。
一梦绸缪。
是欢是怨总温柔。
天外孤箫吹梦断,
恨倩谁收。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的时光里,便容易生愁,这种幸福难以修得。
无缘无故的愁绪飘荡在心头。
刚刚牵挂牢固的情感却又自我离去,离去也还是要留下。
我独自登上高楼,
一场梦境尚未结束。
这是欢喜还是怨恨皆是温柔。
遥远的天外孤箫声吹断了梦,
怨恨有谁来收拾?

注释:

字词注释:

  • 工愁:工是指用心,愁是悲伤,意即用心去愁苦。
  • 缥渺:形容事物不清晰,模糊而虚幻。
  • 牵牢:指情感的牵挂。
  • 绸缪:指缠绕、缠绵,含有情感上的纠缠。
  • 孤箫:指孤独的箫声,常用来表达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高楼:古代文人常在高楼吟诗,象征高远的情怀与孤独的思考。
  • 孤箫:在古诗中,箫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象征孤独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4),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致力于古典文学与文化研究,尤其以古文和诗词创作见长。他的诗词常常充满情感与哲理,语言优美,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黄侃生活的动荡年代,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复杂的人生感悟。开头两句“闲处便工愁。此福难修。”便揭示了诗人对幸福与忧愁的思考,似乎在说在闲暇时,愁苦的情绪会更加明显,而真正的幸福却难以获得。随后的“无端缥渺到心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忧伤,这种忧伤并非因外界而起,而是源自内心的感受。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牵挂的温柔,又有离去的无奈。

“独自上高楼”更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的深度,仿佛在高楼之上俯瞰人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微妙。“一梦绸缪”则是对情感的进一步描绘,梦境中缠绵的情感让人迷失,而“天外孤箫”又是对孤独的强调,箫声远扬,梦境也随之破碎。最后一句“恨倩谁收”,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渴望,恨意与柔情交织。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审美与哲理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处便工愁:在闲暇时光容易生出愁苦。
  2. 此福难修:这种心境的幸福是难以修得的。
  3. 无端缥渺到心头:无故的忧愁若隐若现,飘荡在心中。
  4. 刚得牵牢还自去,去也须留:刚刚得到的情感却又要离去,离去时又必须留下记忆。
  5. 独自上高楼: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象征孤独的思考。
  6. 一梦绸缪:梦境中情感交织,似乎未曾结束。
  7. 是欢是怨总温柔:无论是欢喜还是怨恨,都是一种温柔的情感。
  8. 天外孤箫吹梦断:远处孤独的箫声打断了梦境。
  9. 恨倩谁收:怨恨又有谁来收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梦境,表现其虚幻。
  • 拟人:孤箫被赋予了情感,能够影响梦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情感复杂的深刻思考,折射出人在面对幸福与忧愁时的无奈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代表情感的缠绵与虚幻。
  • 孤箫:表达孤独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孤独?

    • A. 高楼
    • B. 花园
    • C. 河流
    • D. 山脉
  2. “此福难修”意指什么?

    • A. 幸福难以获得
    • B. 愁苦难以消除
    • C. 情感难以维持
    • D. 生活难以改变
  3. 最后一句“恨倩谁收”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安慰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浣溪沙》

诗词对比:

  • 黄侃《浪淘沙》与李清照《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相似,皆体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黄侃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描绘情感的细节。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黄侃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