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小金山寺闻梵》
时间: 2025-01-02 06:57:00意思解释
夜泊小金山寺闻梵
作者:欧大任 〔明代〕
原文展示:
禅子经行处,泠泠度水濆。
空门正寥寂,觉海绝嚣纷。
散响飘黄叶,馀音袅白云。
鲛人投岸泣,螺女隔江闻。
天籁浑同远,霜砧乱不分。
灵洲鱼跋浪,郁水雁呼群。
乍辨仓莺语,多传白马文。
此时谁共听,洗耳谢尘氛。
白话文翻译:
在禅宗弟子的修行之处,清澈的水流轻轻荡漾。
空旷的寺庙正显得寂静无声,觉悟的海洋中一片宁静。
飘落的黄叶散发出微弱的声音,余音缭绕在白云间。
鲛人坐在岸边哭泣,螺女在隔江传来哀音。
天籁之音远远传来,霜打的砧板声混杂不清。
灵洲上的鱼在浪花中嬉戏,郁水边的雁群在呼唤。
偶尔听到黄莺的啼鸣,传来的是白马之文的声音。
此时此刻,有谁能同我一起倾听,洗净耳朵,告别尘世的喧嚣。
注释:
- 禅子:指修行的僧侣或弟子。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 空门:指佛教的寺庙,空寂无物。
- 觉海:觉悟之海,象征智慧和宁静。
- 鲛人:传说中的美丽女子,象征悲伤。
- 螺女:传说中的仙女,常被描绘为美丽而孤独。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无声之音。
- 霜砧:形容寒冷的砧板声,暗示秋冬季节的冷清。
- 灵洲:一个充满灵气的小岛。
- 仓莺:一种春天迁徙的鸟。
- 白马文:古代传说中,白马带来的文化和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禅诗,作品常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语言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泛舟至小金山寺,感受禅音与自然的交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喧嚣的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夜晚,诗人夜泊于小金山寺,耳边传来梵音,内心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宁静。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与宗教氛围的完美交融。开头的“禅子经行处,泠泠度水濆”,用清脆的水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寺庙的寂静与心灵的觉醒,表达了对于喧嚣世界的超脱。
诗中“散响飘黄叶,馀音袅白云”,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轻灵的美感,同时暗示生命的无常。鲛人和螺女的意象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悲伤,象征着人类对美好与悲伤的感知。
最后,诗人发问“此时谁共听”,表达了对共鸣的渴望,洗耳以谢尘世的纷扰,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与禅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禅子经行处:描绘了僧侣修行的地方,暗示宁静的环境。
- 泠泠度水濆:水声清脆,渲染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 空门正寥寂:寺庙的寂静与空灵,象征着佛教的空无。
- 觉海绝嚣纷:觉悟的境界,远离世俗的喧嚣。
- 散响飘黄叶:黄叶的声音轻盈,象征生命的流逝。
- 馀音袅白云:余音缭绕,形成了一个空灵的画面。
- 鲛人投岸泣:神话中的鲛人,象征着悲切与孤独。
- 螺女隔江闻:仙女的声音,传达出一种遥远的哀愁。
- 天籁浑同远:自然之音,混合着遥远的感受。
- 霜砧乱不分:声音混杂,表现出秋冬的冷清。
- 灵洲鱼跋浪:描绘灵动的鱼在水中嬉戏。
- 郁水雁呼群:雁群的叫声,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乍辨仓莺语:偶尔听到黄莺的啼鸣,增加了春天的生机。
- 多传白马文:古老的文辞,传承文化。
- 此时谁共听:反问,渴望理解与共鸣。
- 洗耳谢尘氛:洗净耳朵,告别尘世的喧嚣。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觉海”比喻内心的觉悟。
- 拟人:黄叶和声音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内心觉悟的追求,展现了佛教禅理的深邃与自然之美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生命流动与清净。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
- 鲛人与螺女:代表着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 雁与莺: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禅子经行处”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僧侣的修行处
- B. 学校
- C. 市场
- D. 家庭
-
“泠泠度水濆”中的“泠泠”形容的是?
- A. 风声
- B. 水声
- C. 鸟鸣
- D. 人声
-
诗的最后一句“洗耳谢尘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依恋
- B. 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C. 对朋友的感谢
- D. 对文化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