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沙衰草羽毵毵,八月天山冷不堪。昨夜朔风吹过影,尽将秋色到天南。
白话文翻译:
在黄沙和枯草的映衬下,羽毛般的草垂落着,八月的天山令人感到寒冷刺骨。昨夜的北风吹过,带来了秋天的影子,瞬间将秋色铺洒到天南。
注释:
- 黄沙:指黄土和沙砾,象征荒凉。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秋天的萧条。
- 羽毵毵:形容草像羽毛一样轻柔垂落。
- 八月:农历八月,即农历的秋季。
- 天山:指中国西部的天山,象征遥远而寒冷的地方。
- 朔风:北风,通常在秋冬季节常见,带来寒意。
- 秋色:秋天的景色,通常使人感到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字宗道,号天池。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其作品往往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感受,借此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这首《题墨雁》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墨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清冷的氛围。诗中“黄沙衰草”写出了秋天的荒凉与孤寂,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接着“八月天山冷不堪”则进一步强调了气候的寒冷,诗人通过天山的冷意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昨夜朔风吹过影,尽将秋色到天南”则通过北风的描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带给人一种失去与怀念的情绪。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沙衰草羽毵毵: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秋意画面,黄沙和枯草相映成趣,表现出秋天的萧条。
- 八月天山冷不堪:八月的天山冷得让人无法忍受,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寒冷感。
- 昨夜朔风吹过影:描写北风的侵袭,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走了夏日的余温。
- 尽将秋色到天南:北风将秋色散布到遥远的南方,表现了秋天的广泛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枯草比作羽毛,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轻盈与凄凉。
- 对仗:如“黄沙衰草”与“天山冷不堪”,形成了对比,使诗句更加平衡而有韵律感。
- 拟人:北风“吹过影”,赋予风以人的动作,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折射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沙:象征荒凉,表现了生命的脆弱。
- 衰草:代表秋天,隐喻着衰败与无常。
- 天山:象征着遥远与冷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 朔风:象征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八月天山冷不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温暖 b) 凉爽 c) 寒冷 d) 炎热
-
“黄沙衰草”中的“衰草”指的是什么? a) 生机勃勃的草 b) 枯萎的草 c) 青翠的草 d) 开花的草
-
诗中提到的“昨夜朔风”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秋天的开始 b) 夏天的延续 c) 冬天的来临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c) 寒冷
- b) 枯萎的草
- a) 秋天的开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维桢的《题墨雁》更强调秋天的清冷与孤寂,而王维的作品则更注重山水的和谐美,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