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林好,风月浩无边。
永夜香云丛桂湮,两泓寒渌一桥连。
山在水中天。
白话文翻译:
桂林真美,风光和月色无比辽阔。
在漫长的夜晚,香气弥漫的云朵掩盖了桂花,两泓清澈的湖水通过一座桥相连。
山在水中,天似乎与水相连。
注释:
- 桂林: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丽的山水而闻名。
- 浩无边:形容风月的广阔、无边无际。
- 永夜:漫长的夜晚。
- 香云:指飘浮的云雾中带有香气,暗指桂花的香气。
- 寒渌:清澈的湖水,渌指水清澈的样子。
- 桥连:指湖水通过桥相连,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山在水中天:描绘了山、水、天的相互交融,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桂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也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生活在中国的动荡时期,其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1964年创作的,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在游历桂林时,感受到那里的自然美景,激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的自然风光,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开篇以“桂林好”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桂林美景的赞美,接下来的“风月浩无边”,则将视野延展至无边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
“永夜香云丛桂湮”一句,生动描绘了夜晚桂林的美丽景象,桂花的香气与云雾交织,令人陶醉。此时的桂林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嗅觉的盛宴。接着“两泓寒渌一桥连”,将清澈的湖水、桥梁与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山在水中天”,则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山与水、天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意。
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桂林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桂林好,风月浩无边”:直接赞美桂林的美丽,强调其广阔的自然景观。
- “永夜香云丛桂湮”:描绘夜晚桂林的气氛,香气弥漫,桂花隐约可见。
- “两泓寒渌一桥连”:描写清澈湖水与桥梁交汇,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山在水中天”:总结全诗,展现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色。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天相连,形象化自然景观。
- 对仗:如“香云丛桂湮”与“寒渌一桥连”,形成和谐的语言节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桂林:象征着自然之美、和谐与宁静。
- 香云:代表着芳香、梦幻的夜晚。
- 寒渌:象征着清澈、透明的心境。
- 桥: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寓意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桂林的风景被形容为: A. 狭小而喧闹
B. 浩无边
C. 贫瘠无趣
D. 只见山无水 -
“永夜香云丛桂湮”中的“桂”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天气现象
D. 一个人名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包括: A. 山、水、天
B. 风、火、土
C. 日、月、星
D. 云、雪、沙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黄咏雩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一样,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但黄咏雩更侧重于桂林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展现了更为奔放的山水情怀。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白与他的时代》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