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时间: 2025-01-04 10:55:05

沿口龙眠紫气多,登临聊和《采芝歌》。

烂柯仙子何年去?

鞭石仙人此地过。

乌鹊横空秋有影,银河垂地水无波。

遥知题柱凌云客,天近应闻织女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作者: 萨都剌 〔元代〕

沿口龙眠紫气多,
登临聊和采芝歌。
烂柯仙子何年去?
鞭石仙人此地过。
乌鹊横空秋有影,
银河垂地水无波。
遥知题柱凌云客,
天近应闻织女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烂柯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的龙眠山在晨光中显得紫气缭绕,诗人登高吟唱,仿佛在采摘灵芝的仙人。提到烂柯仙子,不禁让人思索她何时离去,鞭石仙人曾在此地经过。乌鹊在空中飞翔,秋天的影子映在水面上,银河在低垂,河水却波澜不惊。远处的题柱那位凌云而来的客人,或许能听到天边织女在织布的声音。

注释

  • 沿口:指的是山的山口。
  • 龙眠:形容山的形状像龙在睡觉。
  • 紫气:古代认为紫色是吉祥的象征,常与仙气相关。
  • 采芝:指采摘灵芝,象征长生不老的仙药。
  • 烂柯仙子:传说中的仙女,与道教文化有关。
  • 鞭石仙人: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乌鹊:指黑鹊,象征秋天的来临。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通常象征遥远与浩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原为蒙古族,后归汉族文化,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性。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仙人传说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烂柯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全诗采用了清晰的意象,如“龙眠”“紫气”“乌鹊”,不仅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场景,也引发了人们对仙人传说的遐想。诗中“烂柯仙子何年去?”的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将人间与天上相连,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神话之间的和谐关系。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沿口龙眠紫气多:山口处的龙形山脉被紫色的云气笼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2. 登临聊和采芝歌:诗人登上高处,吟唱着采摘灵芝的歌,表达了他对仙境的渴望。
  3. 烂柯仙子何年去?:提到了传说中的仙女,表达了对她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4. 鞭石仙人此地过:提到仙人曾经过此,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5. 乌鹊横空秋有影:秋天的乌鹊在空中飞翔,影子映在水面上,展现出宁静的秋日景象。
  6. 银河垂地水无波:银河似乎降落到地面,水面平静无波,形成一种静谧的意境。
  7. 遥知题柱凌云客:远方的游子在高处题字,诗人感知到他的存在。
  8. 天近应闻织女梭:天边似乎能听到织女在织布的声音,连接了人间与天界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喻为龙,营造出气势和神秘感。
  • 拟人:银河和水面被赋予情感,展现出宁静的气氛。
  • 对仗:如“遥知题柱凌云客”与“天近应闻织女梭”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烂柯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眠:象征自然的神秘与雄伟。
  • 紫气:代表吉祥与仙气。
  • 采芝:象征追求长生与美好。
  • 乌鹊:象征秋天的到来。
  • 银河:代表遥远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沿口龙眠紫气多”中的“龙眠”指的是
    A) 龙在梦中
    B) 山形如龙
    C) 龙的栖息地

  2. “烂柯仙子何年去?”中的“烂柯仙子”是指
    A) 采芝的仙女
    B) 传说中的仙女
    C) 诗人的朋友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理想的向往

答案

  1. B) 山形如龙
  2. B) 传说中的仙女
  3. C) 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 《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萨都剌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