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之子金山去,梅天雾气沉。
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
火尽无茶味,更长过烛心。
明朝好晴色,应是寄新吟。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朋友去往金山,梅花盛开的天里雾气沉沉。
海风吹起急促的浪花,江水的雨水涌入楼深处。
火光熄灭茶的味道也无,蜡烛的心情却更漫长。
明天晴朗的天气,想必会寄托新的诗篇。
注释:
- 之子:指朋友或知己。
- 金山:指金山寺,位于今江苏省。
- 梅天:梅花盛开的季节,暗指冬末春初。
- 雾气沉:形容天气阴沉、能见度低。
- 海风:指来自海洋的风。
- 江雨:指江边的雨水。
- 无茶味:火熄灭后,茶的香味消失。
- 烛心:蜡烛的心,寓意蜡烛的火焰。
- 新吟:新的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原名萨都剌,字子华,号云卿,生于元代中期,曾任职于朝廷,生活在北方,后期因政治动荡而辗转南方。他以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萨都剌的江南游历期间,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用韵寄龙江》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友情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之子金山去”引入,简单而富有情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梅天雾气沉”,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海风与江雨的交织,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波折与不易。而“火尽无茶味,更长过烛心”,则表达了在孤独时光中,生活的平淡和无奈。火与茶的结合,象征着生活的温暖与宁静,但在火熄灭后,这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结尾“明朝好晴色,应是寄新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仍然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之子金山去:通过朋友的去向,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 梅天雾气沉:描绘季节,渲染气氛,反映内心感受。
- 海风吹浪急:描绘海边的自然景象,暗示生活的波动。
- 江雨入楼深:细腻的描写雨水流入屋内,表达孤独感。
- 火尽无茶味:象征生活的单调与乏味。
- 更长过烛心:烛光的延续,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明朝好晴色:展现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 应是寄新吟:表达创作的愿望,寄情于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尽无茶味”,比喻生活中失去的温暖。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梅天、海风、江雨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即便在孤独的时刻,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山:象征友谊与思念。
- 梅天:代表春天与生机。
- 海风:暗示变幻无常的生活。
- 江雨: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潮湿。
- 蜡烛: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之子金山去”中的“之子”指的是: A. 自己
B. 朋友
C. 学生
答案:B -
诗中的“梅天”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答案:A -
“明朝好晴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A. 失望
B. 期待
C. 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用韵寄龙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景象的描写,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强调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萨都剌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评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