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白话文翻译:
在紫色的边塞,风高云淡,弓箭的力量无比强大,王孙骑马驰骋在猎场。呼唤猎鹰的声音响起,箭矢射出归来得很晚,马背上倒挂着两只白狼。
注释:
- 紫塞:指的是边塞地区,通常指北方的边疆,常在战争和狩猎中出现。
- 王孙:王公贵族的子孙,这里指的是身份高贵的人。
- 猎沙场:指的是进行狩猎的场所,沙场有时指战场,暗示了战斗的气氛。
- 呼鹰:呼唤猎鹰,表示狩猎的一种方式。
- 倒悬:指的是悬挂在马上的状态,形容猎物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述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写猎场的场景,可以感受到古代贵族的狩猎文化以及对勇猛和力量的赞美。古代狩猎不仅是生存需要,还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卒于元武宗至治年间。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豪放,常描绘边塞风光及战争场面。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边疆频繁出征、民众生活艰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狩猎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氛围和贵族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上京即事》通过描绘一幅充满力量的狩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热爱与对勇士形象的赞美。开篇的“紫塞风高弓力强”即以自然景象和人力的结合,展示了边塞的壮丽与豪情。王孙的形象则代表了贵族的风采,他们骑马在广袤的沙场上猎取猛禽猛兽,体现了他们的勇猛与威风。
“呼鹰腰箭归来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狩猎的过程,猎鹰和箭矢的呼唤带给人一种紧迫感与期待感,似乎能感受到猎人归来的喜悦与成就。而最后一句“马上倒悬双白狼”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猎物的丰硕与猎人的成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对力量的崇尚。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边塞狩猎图景,既有风景的美感,也有生活的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塞风高弓力强:描绘了边塞高耸入云的风景,暗示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与狩猎气氛。
- 王孙走马猎沙场:形象地展现了王孙骑马奔跑于猎场,表现出一种骄傲与豪迈。
- 呼鹰腰箭归来晚:呼唤猎鹰,说明猎人正在积极狩猎,箭矢的归来则暗示了成功与期待。
- 马上倒悬双白狼:猎物的成功捕获,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王孙走马”与“呼鹰腰箭”相呼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夸张:如“倒悬双白狼”夸大了猎物的数量,突出猎人的成功与力量。
- 意象:使用了“紫塞”“王孙”“鹰”“狼”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情与人文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与猎人的勇敢,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力量的崇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英雄气概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塞:象征边疆的壮美与艰辛。
- 王孙:象征贵族的豪迈与权势。
- 猎鹰:象征力量与自由。
- 双白狼:象征猎物的成功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王公贵族的子孙
- C. 普通士兵
- D. 商人
-
“紫塞”在诗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中原
- B. 西南
- C. 边疆
- D. 南海
-
诗中“马上倒悬双白狼”的意思是什么?
- A. 代表马的力量
- B. 象征猎物的丰硕
- C. 描述猎鹰的飞行
- D. 标志战斗的失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使至塞上》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 王维《使至塞上》:同样描绘边塞风光,情感更抒情。
- 高适《别董大》:虽同为边塞题材,但更注重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边塞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