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许越成》
时间: 2025-01-01 14:38:31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吴许越成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白话文翻译:
吴王夫差曾在夫椒之地打败越国,因而对越国实施报复,进入越国。越王将五千甲士驻守在会稽,以大夫种为首,因吴国宰相嚭的行动而得以成功。吴国的人对这一局势表示支持,但伍员却认为这样做不可行。我听说树立德行没有比滋养它更重要,去除祸患没有比消灭它更有效。过去,过浇杀了斟灌以攻伐斟鄩,并灭掉了夏朝的后相。后来,缗逃出窦口,回归到有仍,生下少康,成为仍的牧正。惎浇警告过浇要小心。过浇派椒去寻求,结果逃到有虞,成为有虞的厨师,以消除其祸害。虞国因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赋予他田地一成,众人一旅。能够传播他的德行,谋划他的计谋,以聚集夏国的民众,安抚他们的官职,使女艾谍对过浇进行监视,使季杼诱捕豷,最终灭掉过戈,恢复了禹的伟业。祀奉夏朝,配合天神,不失旧物。如今吴国不如过浇,而越国却大于少康,有人或将丰收,这岂不是困难吗?勾践能够亲近而务实,施行不失人心,亲近不舍弃劳苦,与我同土而世为仇敌。因此能够克敌而不取其利,留存下去,违背天命而长久为敌,后来即使后悔也无法弥补。姬家衰落,日子尚可等待。夹在蛮夷之间,长久为敌,因此求伯,必然无法实现。未能听从这些忠言,我退而告人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国将会成为沼泽吗?
注释:
- 夫差: 吴国国君,历史上与越国的斗争有名。
- 越子: 指越国的国君。
- 甲楯: 甲胄和盾牌。
- 会稽: 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 伍员: 伍子胥,吴国的谋士,历史上为人所称道。
- 树德: 形容培养和树立道德。
- 过浇: 过浇是指过浇国,浇国的国君。
- 少康: 夏朝的一个重要君主。
- 勾践: 越国的国君,历史上以忍辱负重、复兴越国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左传》,擅长用诗歌来表达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描绘了吴越之间的历史斗争,以伍员的忠告为中心,探讨了德行的重要性以及对敌对关系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与道德观念。
诗歌鉴赏:
《吴许越成》通过叙述吴王夫差与越国的斗争,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诗中伍员的忠告不仅是对吴国的警示,也是对权力、道德与仇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强调树立德行的重要性,指出消除祸患应从根源着手,而非简单的军事攻击。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尤为重要,提醒统治者关注德治而非武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国与越国的关系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不同君主的治国理念与不同的选择。勾践的忍辱负重与夫差的短视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在权力斗争中,智慧与德行的胜利往往能超越单纯的力量对抗。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与人物,如少康、过浇等,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使其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通过这种方式,左丘明不仅传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观察,也表达了对人性深刻的理解,警示后人珍视德行,反思仇恨,追求和谐。这种情感在今天同样适用,成为我们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教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描述了吴王夫差的胜利,接着提到越王的策略与反应。
- 伍员的劝告是诗的核心,阐述了树德与去疾的重要性。
- 通过历史典故,诗中揭示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与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行为树,生长与滋养比作治国之道。
- 对仗:如“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反思权力与仇恨的关系,呼吁统治者应关注民心,避免短视的决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行: 象征着治国的根本和长久之道。
- 仇恨: 代表着敌对关系的复杂与难解。
- 历史: 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教训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王夫差的胜利是在哪个地方发生的?
- A. 会稽
- B. 夫椒
- C. 有虞
-
伍员在诗中提出了什么重要的观点?
- A. 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B. 树立德行与去除祸患
- C. 忍辱负重是最好的策略
-
勾践在历史上以什么著称?
- A. 短视
- B. 忍辱负重
- C. 武力征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吴许越成》反映的历史情感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许越成》与《离骚》,前者侧重于历史的教训与德行,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命运的纠葛。
参考资料:
- 《左传》:左丘明的历史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选》:对古代诗歌的分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