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倭扇
作者: 贡性之 〔元代〕
外番巧艺夺天工,
笔底丹青智莫穷。
好似越裳供翡翠,
也从中国被仁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精巧的倭扇,其工艺之精美,犹如天工开物。工匠在笔下描绘的图案,智慧与技艺无穷无尽。仿佛是越地的华美衣裳为翡翠所装点,而这扇子又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滋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外番:指外族或外地的工匠。
- 巧艺:精巧的技艺。
- 夺天工:形容技艺非常高超,胜过自然造物。
- 丹青:指绘画,特别是工笔画。
- 越裳:指越地的华丽衣裳,寓意精美、华贵的物品。
- 仁风:指温和的风,象征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典故解析:
- 越裳:源自古代越国,越国以其纺织工艺和服饰精美而闻名,代表着高雅与美丽。
- 仁风:古代文人常用“仁”来形容温和的风度,体现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贡性之,元代诗人,以工艺品、文化交流为主题,擅长描绘精细的工艺与文化内涵,作品常融入对美的赞美与对技艺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尤其是对工艺品的重视,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倭扇》是一首赞美工艺品的诗,通过对倭扇的描绘,展现了时代的文化交融与技艺的卓越。诗的开头“外番巧艺夺天工”表达了外族工匠的技艺超凡,展示了对异域文化的敬佩。这种技艺不仅仅是手工的展现,更是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艺术追求。
接着提到“笔底丹青智莫穷”,用“笔底”来形容工匠的绘画技艺,暗示着在细腻的表现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对技艺的赞颂,也隐含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智慧与灵感。
最后两句,“好似越裳供翡翠,也从中国被仁风”,将倭扇与越地华美的服饰相提并论,展示了其精美与珍贵。同时,提到的“仁风”则象征着友好的文化交流,这一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使人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和谐共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对技艺的崇敬,体现了元代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外番巧艺夺天工:外族的巧妙工艺超过了自然的造物,显示出工匠的高超技艺。
- 笔底丹青智莫穷:在画笔之下的丹青艺术,智慧与技艺无尽无休。
- 好似越裳供翡翠:形容其美丽如同越地的华服,为翡翠所装饰。
- 也从中国被仁风:这扇子也受到中国文化的滋润与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好似越裳”来比喻倭扇的美丽,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工艺美术的赞美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可,体现了诗人对技艺与美的尊重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倭扇:象征着精湛的工艺与文化交流。
- 丹青:代表着艺术创作,体现了文化的深度。
- 越裳:象征着华美与精致,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 仁风:象征着和谐与友好,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外番巧艺夺天工”是指什么?
- A. 外族的技艺超群
- B. 自然的造物
- C. 中国的工艺
- D. 诗人的创造力
答案:A
-
“笔底丹青智莫穷”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
- B. 绘画
- C. 雕刻
- D. 音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越裳”象征着什么?
- A. 普通衣物
- B. 华丽的服饰
- C. 战斗的盔甲
- D. 简单的装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对比《倭扇》和王维的《山中杂诗》,前者强调工艺与文化交流的美,后者则表现自然的宁静与深邃,展现了不同艺术风格与主题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
- 《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