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野粉宫墙暮两边。
洛京依旧锁婵娟。
一声金缕关情处,
满串骊珠讶许圆。
金谷月,石楼烟。
留连光景待他年。
袜尘休放凌波去,
更听新翻倒玉船。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野花掩映的宫墙两侧,洛阳依旧锁住了那皎洁的月光。一声金缕的笛声在关情的地方响起,满串的骊珠似乎也惊讶于这圆月的美丽。金谷的月色,石楼的烟雾,留连于这美好的光景,期待来年再见。不再让袜尘飘浮于波上,更想听那新翻的玉船声。
注释:
- 野粉:指野生的粉色花朵,形容花的娇美。
- 洛京:指洛阳,古代重要城市。
- 锁婵娟:锁住了皎洁的月光,婵娟形容月亮的美丽。
- 金缕:金色的细绳,诗中指笛声的美妙。
- 骊珠:骊珠为美丽的珍珠,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金谷:金谷指的是美丽的地方,通常指金色的月光。
- 袜尘:袜底的尘土,象征着轻浮的东西。
- 倒玉船:新翻的玉船,可能指船只在水面上的反射。
典故解析:
金谷月、石楼烟等典故,均源自古代诗词,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恽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时,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与人们的情感需求。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开篇以“野粉宫墙”引入,展现了黄昏时分那种静谧而美丽的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的温暖。接着,通过“洛京依旧锁婵娟”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暗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内心的情感依旧浓烈。
“金缕”的笛声如同一根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让人沉浸在那种美妙的氛围中。而“满串骊珠讶许圆”则用骊珠的美好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令人感到惊艳与欣喜。
整首词以“金谷月,石楼烟”作为过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袜尘休放凌波去,更听新翻倒玉船”,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宫墙边的野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第二句:通过“洛京”引出对月光的思念,显示出时光的流逝。
- 第三句:笛声的美妙引发情感共鸣,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 第四句:骊珠的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第五句:金色的月光与烟雾交织,描绘出一种理想的景象。
- 第六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期待。
- 第七句:袜尘的意象构成对轻浮事物的否定,强化了对生活的珍惜。
- 第八句:更希望听到未来的美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金缕,形象生动。
- 对仗:如“金谷月,石楼烟”,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骊珠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骊珠:代表珍贵的情感与美好事物。
- 金谷月:象征理想中的美好时光与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缕”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笛声
C. 花香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袜尘”象征什么? A. 轻浮的东西
B. 忧伤的情感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A -
“洛京依旧锁婵娟”中,锁住了什么? A. 皎洁的月光
B. 美丽的风景
C. 过往的记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比较王恽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但王恽的作品更偏向于对往事的怀念,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对爱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王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