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十一首 其三十一》

时间: 2025-01-19 22:32:44

种苗甫田中,其叶何离离。

上天降膏泽,溥博无偏私。

人力苟不至,不如茅与茨。

常恐嘉实晚,坐伤零露滋。

徘徊感节序,太息秋风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三十一首 其三十一
作者:刘基

种苗甫田中,其叶何离离。
上天降膏泽,溥博无偏私。
人力苟不至,不如茅与茨。
常恐嘉实晚,坐伤零露滋。
徘徊感节序,太息秋风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田间新苗的生长状态,叶子向四周伸展,使人感到欣欣向荣。天上降下了丰沛的甘霖,滋润大地,毫无偏私地惠泽万物。然而如果人力不够,努力不及,反而不如那些野生的草和芦苇。常常担心美好的果实来得太晚,坐在那里只感受到清晨的露水滋润。徘徊在四季的变化中,惆怅地叹息着秋风的到来。

注释

  • 种苗:指刚刚种下的幼苗。
  • 离离:繁茂的样子,枝叶生长得很茂盛。
  • 膏泽:滋润的雨水。
  • 溥博:广泛而丰盛。
  • 茅与茨:指野生的草和芦苇,意指不需要人力种植的自然植物。
  • 嘉实:美好的果实。
  • 零露滋:清晨的露水滋润植物。
  • 节序:四季的更替与变化。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兼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刘基的这首《感怀三十一首 其三十一》以田间新苗为引子,表现了自然与人力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对新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似乎在传达着希望与生长的力量。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转向对人力不足的担忧,显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感。诗人在反思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尤其是“常恐嘉实晚,坐伤零露滋”两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种苗甫田中,其叶何离离。”:描述新苗的生长状态,表现出生命的蓬勃与活力。
    • “上天降膏泽,溥博无偏私。”:强调自然的恩泽,滋润万物,显示自然的伟大与包容。
    • “人力苟不至,不如茅与茨。”:表达对人力的无奈,甚至不如自然的草木。
    • “常恐嘉实晚,坐伤零露滋。”:担心美好的成果来得太晚,感受到清晨露水的滋润,却无济于事。
    • “徘徊感节序,太息秋风时。”:在季节的更替中徘徊,感叹时光流逝,表现了对人生的哲思。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上天降膏泽”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膏泽:代表着自然的恩惠和滋养。
  • 茅与茨:代表自然的坚韧与不屈。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自然与人力关系的思考
    C. 对爱情的感慨

  2. “上天降膏泽”中的“膏泽”指什么?
    A. 干旱
    B. 丰沛的雨水
    C. 冷风

  3. 诗中提到的“茅与茨”是指什么?
    A. 人工种植的植物
    B. 野生植物
    C. 干枯的草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刘基的诗共同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社会变迁带来的苦痛,而刘基则更关注于生命的自然法则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