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8 06:4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朱自清
千山一霎头都白。
照彻离人色。
宵来陌上走轻车。
尽是摩娑两眼梦还家。
如今又上江南路。
乍听吴娃语。
暗中独自计归程。
蓦地依依怯怯近乡情。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千山骤然间披上了白色的薄纱,
映照出离别者的愁苦面容。
昨夜在陌生的路上行驶着轻快的车,
眼中只剩下对家的梦。
如今我又踏上江南的路,
忽然听见了吴地的女子歌声。
心中暗自盘算着归家的路程,
不禁感到依依不舍,怯怯地生出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 千山:指的是远山,形容景色辽阔。
- 一霎头都白:形容山色突变,一瞬间被白色覆盖,可能指雪或雾。
- 照彻离人色:照亮了离别者的面容,表达了心情的愁苦。
- 摩娑:意指轻柔、缠绵的样子。
- 吴娃:指江南地区的女子,吴地是古代对江南的称呼。
典故解析:
- 江南:古代诗人常以江南为美好、柔情的象征,代表着温柔的水乡风光。
- 离人: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指代因离别而心生惆怅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以其清新自然的散文和诗歌而闻名。其作品多表达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朱自清的旅途中,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虞美人》展现了朱自清典型的细腻情感和优美意境。诗的开头以“千山一霎头都白”引入,瞬间营造出一个苍茫的自然景象,山的白色象征着冷清与孤寂,预示着离别的情感。接着,通过“照彻离人色”,进一步强调了离愁别绪,诗人在此处用色彩的对比,突出离别者的悲伤情绪。
“宵来陌上走轻车”,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旅途的景象,也隐喻着诗人心中对家的渴望。车行于陌生的路上,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而“尽是摩娑两眼梦还家”,则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梦中的家成为心灵寄托。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又将视线转向江南,提到“乍听吴娃语”,这一细节将故乡江南的文化氛围引入诗中,使得思乡之情愈加浓烈。最后,诗人在“暗中独自计归程”中流露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期盼,结尾的“依依怯怯近乡情”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顶点,展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归属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朱自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山一霎头都白:描绘了瞬间的景象,营造出大自然的冷清与寂静。
- 照彻离人色:通过光影的变化,反映出离别者的愁苦。
- 宵来陌上走轻车: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
- 尽是摩娑两眼梦还家:用梦境来表达对家乡的渴望,带有缠绵的情感。
- 如今又上江南路:转折,暗示回乡的希望与期待。
- 乍听吴娃语:江南女子的歌声,引发对故乡的情感共鸣。
- 暗中独自计归程:内心的思考,暗示归家的渴望。
- 蓦地依依怯怯近乡情:以情感的细腻表达思乡的复杂心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山一霎头都白”,用白色比喻宁静与孤独。
- 拟人:暗中计归程,赋予思绪以人格化,表现内心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体现了离别与归属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象征广阔与孤独。
- 白色:象征冷清与离别的情感。
- 江南:代表温柔与思乡的情感。
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江南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代表着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山一霎头都白”中“白”指的是什么? A. 雪
B. 云
C. 霜
D. 雾 -
诗中提到的“吴娃”是指哪个地方的女子? A. 北方
B. 西南
C. 江南
D. 东北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爱情
B. 友情
C. 思乡
D. 忧愁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虞美人》均表达思乡情绪,但《静夜思》更多是孤独的夜晚思念,而《虞美人》则结合了旅途的感受与对故乡的渴望。两首诗都展现了中国诗歌中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朱自清诗文全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