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倪元镇》

时间: 2025-01-19 18:59:26

每怀云林人,能诗复能画。

诗摩靖节垒,画并董元驾。

大娘舞剑器,烈士歌唾壶。

前朝媚没骨,允矣斯人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倪元镇
王寔 〔元代〕
每怀云林人,能诗复能画。
诗摩靖节垒,画并董元驾。
大娘舞剑器,烈士歌唾壶。
前朝媚没骨,允矣斯人徒。

白话文翻译:

每当想到云林那位朋友,他不仅能作诗,还擅长绘画。
他的诗如同摩擦着靖节的垒墙,画作与董元的作品相媲美。
大娘舞剑器,英勇的烈士则高歌着吐唾的豪情。
前朝的那些媚俗之人已经失去了骨气,真可惜,如今的这位朋友倒成了徒然的存在。

注释:

  • 云林人:指的是倪元镇,云林是他的别号。
  • :摩擦、触碰的意思,这里引申为诗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 靖节垒:指的是清白正直的节操,垒墙象征着坚固的品格。
  • 董元驾:董源和巨然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画家,代表了高水平的绘画技艺。
  • 大娘舞剑器:可能指的是某种舞蹈,象征着英勇和风情。
  • 烈士:指勇敢的人,这里指代那些有志之士。
  • 唾壶:可指代一种古代的器具,象征高傲的气概与不屈的精神。
  • 前朝媚没骨:指前朝那些迎合权贵、失去个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寔,字时中,号惭愧,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中期,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擅长诗词和绘画,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寔对倪元镇的怀念,表达了对他才华和个性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诗中通过描绘云林人(倪元镇)的才华与志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倪元镇》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仰慕与敬重,同时也透出对社会风气的无奈和批判。开篇的“每怀云林人,能诗复能画”,直接点明了倪元镇的文才与画技,使读者一开始便感受到他才华的非凡。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诗摩靖节垒,画并董元驾”来强调倪的诗画才华,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他人格的崇高评价。靖节的坚韧与董源的高雅相互呼应,表明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期待。

“大娘舞剑器,烈士歌唾壶”则借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英勇和豪放的气质,同时又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中那些迎合权贵、失去个性的人的讽刺。最后一句“前朝媚没骨,允矣斯人徒”更是将这种批判推向高潮,直言不讳地抨击了那些失去个性的人,体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在描绘倪元镇的才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怀云林人:每次想起倪元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2. 能诗复能画:强调倪元镇的才华横溢,不仅能作诗,还能绘画。
  3. 诗摩靖节垒:诗的意境如同触碰坚固的道德节操,展现出诗的力量。
  4. 画并董元驾:倪的画作与董源的艺术水平相当,显示出其绘画才华。
  5. 大娘舞剑器:象征着勇敢和豪情,可能指代某种英勇的舞蹈。
  6. 烈士歌唾壶:勇士的豪情被表现出来,象征着高昂的精神。
  7. 前朝媚没骨:批判那些迎合权贵、失去个性的前朝之人。
  8. 允矣斯人徒:感叹如今的倪元镇成了孤独的存在,体现出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诗与画的技艺比作坚固的节操和高雅的艺术,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大娘舞剑器”、“烈士歌唾壶”象征着勇气与豪情,展现出理想人格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才华与品格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充满了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社会风气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林:象征着隐逸与高洁,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文化与精神的追求。
  • :象征着艺术与美的呈现。
  • 剑器:象征着勇敢与力量。
  • 唾壶:象征着豪情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寔的字是什么? A. 时中
    B. 元镇
    C. 倪元

  2. 诗中提到的“云林人”指的是谁? A. 王寔
    B. 倪元镇
    C. 董源

  3. “大娘舞剑器”象征着什么? A. 温柔
    B. 英勇
    C. 平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寄倪元镇》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抒情,后者则结合了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