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赠孔庵主昆仲》

时间: 2025-01-06 14:18:58

孔翁四个亲兄弟。

小者二人倾逝。

已后不须卜筮。

想着先垂泪。

死生生死如何避。

早把家缘猛弃。

物外行功积累。

得得成仙位。

意思解释

桃源忆故人 赠孔庵主昆仲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孔翁四个亲兄弟。
小者二人倾逝。
已后不须卜筮。
想着先垂泪。
死生生死如何避。
早把家缘猛弃。
物外行功积累。
得得成仙位。

白话文翻译:

孔翁有四个亲兄弟,其中两个已经去世。
今后不必再用卜筮来预测未来。
想到这些让我不禁流下泪来。
生死之间,如何能逃避呢?
我早已抛弃了世俗的牵挂。
在物欲之外修行积德,
最终能得道成仙。

注释:

  • 孔翁: 这里指的是孔庵主,可能是诗人对朋友的尊称。
  • 倾逝: 去世、逝去。
  • 卜筮: 指占卜和算命。
  • 猛弃: 这里的“猛”表示决然,象征着决心很大。
  • 物外: 形容抛弃世俗的物欲和牵挂。
  • 仙位: 成为神仙的位置。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道教修道成仙的追求,反映了元代士人对生命、死亡和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的背景是元代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死、命运的思考加深,诗人以此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通过对生死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故人的怀念。诗中开头提到的“孔翁四个亲兄弟”,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然而,随着两个兄弟的陨落,诗人对生死的思考愈加沉重。接下来的“已后不须卜筮”,则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未来不可知,也不必过于忧虑。

“想着先垂泪”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生死之间的逃避几乎是不可行的,而“早把家缘猛弃”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牵挂的决绝,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诗的最后一句“得得成仙位”,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故人的怀念到对生死的哲思,再到对修道成仙的向往,情感复杂而深刻,表现了元代士人对人生的深思熟虑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孔翁四个亲兄弟: 介绍孔庵主的家庭背景。
    • 小者二人倾逝: 叙述悲伤的事实,两个兄弟已经去世。
    • 已后不须卜筮: 表达对未来的无奈,卜筮无法改变命运。
    • 想着先垂泪: 描述思念故人时的情绪波动。
    • 死生生死如何避: 反思生死的不可避免性。
    • 早把家缘猛弃: 表达对世俗义务的抛弃,追求更高的境界。
    • 物外行功积累: 强调修行的重要性,积累德行。
    • 得得成仙位: 追求道教的理想,达到成仙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死生生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例如“想着先垂泪”、“死生生死如何避”,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 隐喻: 生死的思考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死、命运和道教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桃源: 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家缘: 代表亲情与世俗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抛弃。
  • 仙位: 象征着超脱与理想的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钰是哪一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倾逝”是什么意思?
    A. 逃跑
    B. 去世
    C. 旅行
    D. 生病

  3. 诗人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A. 可避免
    B. 必然
    C. 不重要
    D. 可控制

答案: 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马钰的《桃源忆故人》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马钰更倾向于探讨生死与道教理想,而李白则多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