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二首·四年除夕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6:48:36

韶华过羽人迟暮。

往事都无凭据。

只有青山如故。

暗里怜人错。

借问极目西陵路。

云水正迷前浦。

芳讯不知何许。

红上横枝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韶华过羽人迟暮。
往事都无凭据。
只有青山如故。
暗里怜人错。
借问极目西陵路。
云水正迷前浦。
芳讯不知何许。
红上横枝住。

白话文翻译:

时光飞逝,白头人已迟暮,往昔的事已无从凭证。唯有那青山依旧如初,暗中怜惜那些错过的人。请问远眺西陵的路途,云水之间正迷惑着前方的渡口。关于佳音却不知何处,红花依旧在枝头停驻。

注释:

  • 韶华:美好的年华,青春时光。
  • 羽人:指仙人或道士,隐喻长生不老者。
  • 无凭据:没有任何证据,往事无法考证。
  • 青山如故:青山依旧,象征永恒与不变。
  • 暗里怜人错:暗中怜惜那些曾经错过的人。
  • 极目西陵路:远眺西陵的路,西陵是指西方的山脉。
  • 云水正迷前浦:云与水之间使得前方的渡口显得迷茫。
  • 芳讯:美好的消息。
  • 红上横枝住:红花在枝头停留,寓意美好的事物仍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叙伦(1880年-1969年),字绍华,号东笛,近现代诗人,学者。马叙伦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尤其以其传统的诗词创作而著称。其作品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桃源忆故人》是马叙伦在除夕之夜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除夕是传统的团圆之日,诗人在这一天感受到岁月流逝与人事无常,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韶华过羽人迟暮”开篇,开宗明义地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淡薄。马叙伦通过对青山的描写,表达了对永恒与不变的渴望,青山的存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在对往事无凭的感慨中,诗人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与无奈。

诗中“借问极目西陵路”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探索,希望能找到通往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方向。然而,云水的迷雾却映衬出现实的困惑与不确定,仿佛在提醒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常伴随失落与无奈。

最后一句“红上横枝住”,则以生动的意象结束全诗,红花的驻足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依旧存在,尽管时间流逝但依然值得珍惜。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时间、人生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韶华过羽人迟暮:时间飞逝,青春已逝,人老珠黄。
  • 往事都无凭据:对往昔的记忆模糊不清,无从考证。
  • 只有青山如故:只有那青山依旧存在,象征永恒。
  • 暗里怜人错:在心底里怜惜那些曾经错过的人。
  • 借问极目西陵路:想要问问远方的路途如何。
  • 云水正迷前浦:云与水的交错让前方的方向变得迷茫。
  • 芳讯不知何许:美好的消息不知去向何方。
  • 红上横枝住:红花依旧在树枝上停留,象征着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韶华过羽人”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云水正迷前浦”使自然现象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不变,代表着自然的坚韧。
  • 红花:美好的事物与情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韶华过羽人迟暮”中“羽人”指的是? A. 人类
    B. 仙人
    C. 老人
    D. 孩子

  2. “云水正迷前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迷茫
    B. 兴奋
    C. 安宁
    D. 快乐

  3. 诗中青山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A. 人生
    B. 时间
    C. 永恒与不变
    D. 孤独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马叙伦的《桃源忆故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马叙伦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与怀念,而陶渊明则更多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研究》
  • 《马叙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