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说妖氛起,生民欲断魂。
村墟空壁落,市井变营屯。
尽道无生计,谁为奉至尊?
吾居更萧索,事业不须论。
白话文翻译:
一听说妖邪的气氛开始弥漫,百姓们都快要断了魂。
村庄空荡荡的,墙壁上落满灰尘,市井也变成了军营。
人们都说没有生计可言,谁来侍奉至尊?
我在这里更感到孤寂,事业的事情不必再提。
注释:
- 妖氛:妖邪的气氛,指社会动荡、灾难频发的状态。
- 生民:百姓,指普通的老百姓。
- 村墟:村庄,乡村的集市。
- 市井:市集,指城市的街道和商铺。
- 奉至尊:侍奉皇帝或高位者。
- 萧索:形容冷清、凄凉的样子。
- 事业:指个人的前途和工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妖氛”和“生民欲断魂”,可以看作是对元代动荡局势的反映。元代时期,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生计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生于福建,晚号“白云山人”,以诗、画闻名于世。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漫兴十九首》是王冕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社会动乱和民生困苦的深切感受,是他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漫兴十九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民众在妖氛弥漫的社会环境中所承受的苦难与无奈。开篇直入主题,提到“妖氛”的出现,暗示社会的不安与动荡。诗人通过“生民欲断魂”传达了百姓在困境中的绝望与无助,令人心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村庄的萧条和市井的变化,生动呈现出战乱带来的破坏与人心的惶恐。最后,诗人自述“吾居更萧索”,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对比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寂寞,流露出一种对事业的无奈和不再追求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凄凉,带有浓厚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王冕作为一位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对民生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说妖氛起:一听说妖邪的气氛开始兴起,暗示社会动荡的征兆。
- 生民欲断魂:百姓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绝望,几乎要断绝生气。
- 村墟空壁落:村庄内空荡荡,墙壁上积满灰尘,反映出人们的离散和孤寂。
- 市井变营屯:原本热闹的市集变成了军营,意味着战乱的逼近。
- 尽道无生计:人们都在说没有生计可言,生活困苦。
- 谁为奉至尊: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去侍奉高贵的皇帝?
- 吾居更萧索:我在这种环境中感到更加孤寂。
- 事业不须论:对于个人的事业,诗人已无心再谈。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村庄的萧条与市井的变迁,形成鲜明的反差。
- 拟人:生民“欲断魂”,赋予了生民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暗喻:妖氛象征社会动荡,反映出诗人的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悲伤与无奈,揭示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体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氛:象征着混乱与不安,暗示社会的动荡。
- 生民:代表普通百姓,体现出民众的苦难。
- 村墟与市井:分别象征乡村与城市,表现出社会各层面的影响。
- 萧索:表现出环境的荒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妖氛”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的状态
- B. 社会的动荡
- C. 自然灾害
- D. 人民的幸福
-
诗人表达对生计的感受是:
- A. 繁荣富裕
- B. 无生计可言
- C. 财源广进
- D. 事业蒸蒸日上
-
“吾居更萧索”中的“萧索”意味着:
- A. 热闹非凡
- B. 凄凉冷清
- C. 欣欣向荣
- D. 生机盎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虽然孤独,但仍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王冕则是在绝望中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冷漠。这两首诗虽都涉及个人情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境与情绪。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王冕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