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城亲友二首》
时间: 2025-01-01 18:2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京城亲友二首
作者: 韩偓
苦吟看坠叶,寥落共天涯。
壮岁空为客,初寒更忆家。
雨墙经月藓,山菊向阳花。
因味碧云句,伤哉后会赊。
相思凡几日,日欲咏离衿。
直得吟成病,终难状此心。
解衣悲缓带,搔首闷遗簪。
西岭斜阳外,潜疑是故林。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在苦吟中看着树叶慢慢坠落,空旷的心情与远方的天涯相伴。壮年时光却只是为他乡的客人,初冬的寒意更让我思念家乡。雨后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山菊在阳光下绽放花朵。因吟诵那句“碧云”而感伤,后会的时光似乎要延迟了。
第二首
相思已经几日,阳光渐渐想要咏叹离别的衣衫。直至吟唱成病,心中难以形容这份情感。解开衣带悲伤缓慢,搔首弄姿却遗落了簪子。西岭的斜阳照在外面,隐隐约约竟让我怀疑这是故乡的树林。
注释
- 苦吟:用心吟诵,表达内心的苦闷。
- 寥落:形容零散、稀少。
- 壮岁:年华正盛的年纪。
- 雨墙:指雨后的墙面,可能象征着潮湿的环境和心情。
- 经月藓:经过一个月,墙壁上生长了青苔。
- 碧云:可能指天空中的云彩,诗句中富有情感的意象。
- 解衣悲缓带:解开衣服和缓慢地带着忧伤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五十年代),字景山,号太和,晚号山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德宗时期,活跃于中晚唐,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表现内心情感及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身处他乡之际,表达了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正值初寒,作者不仅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也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的“苦吟看坠叶”便引入了秋冬交替的季节,树叶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壮岁空为客”则更为直接地道出了作者的孤独感,他虽身处壮年,却因身为他乡之客而感到无奈。诗中对雨墙、青苔和山菊的描写,既有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雨后青苔的生长与孤独相伴,山菊的盛开则仿佛在提醒他,生活依旧在继续,但他却无法真正融入。
后半部分更是情感的升华,相思的日子与日渐加深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直至“吟成病”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最后的“西岭斜阳外”则以自然景象结束,留下了一个模糊的意象,既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迷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吟看坠叶:吟诵时感受到秋叶的凋零,暗示着内心的苦闷。
- 寥落共天涯:孤独的心情与遥远的天涯相伴,形象地表达了离愁。
- 壮岁空为客:壮年的时候却身为他乡的客人,感到人生的无奈。
- 初寒更忆家:初冬的寒意更使他思念家乡,揭示了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解衣悲缓带,搔首闷遗簪”,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
- 意象:如“雨墙”、“山菊”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乡与孤独,通过自然与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及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
- 藓:代表着潮湿与孤独,突出环境的冷清。
- 菊花: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也暗示着在逆境中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壮岁”是指什么阶段?
- A. 青少年
- B. 成年
- C. 老年
- D. 婴儿
-
“雨墙经月藓”中的“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疾病
- D. 一种天气现象
-
诗中“因味碧云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迷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显直接与简洁,韩偓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的复杂性。
- 《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有思念之情,但杜甫更注重家族情感,而韩偓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韩偓的《寄京城亲友二首》,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