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月娟娟媚,谁能惮夜寒。
舞怜翻广袖,曲听度长干。
抚事追曾赏,留芳为所欢。
腊梅真冷艳,长得倚屏看。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明月在空中皎洁如洗,谁会惧怕这夜晚的寒冷?
轻盈的舞姿让人怜爱,悠扬的乐曲穿过长河。
抚今追昔,回忆曾经的欢愉,留下芳香让人陶醉。
腊梅花真是冷艳动人,常常依偎在屏风旁静静欣赏。
注释:
- 宝月:指明亮的月亮,象征美丽。
- 娟娟:形容月光清澈柔和。
- 惮:害怕、畏惧。
- 舞怜:形容舞姿令人怜惜。
- 翻广袖:形容舞者宽大的袖子随风翻飞。
- 曲听:听到的乐曲。
- 长干:长河,这里指代悠长的音乐。
- 抚事:抚今,追忆往事。
- 留芳:留下芳香或美名。
- 腊梅:寒冬中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与冷艳。
典故解析:
- 腊梅:腊梅是冬季盛开的花朵,象征着不畏严寒,体现了坚韧的精神,常用来寄托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艰难环境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冬季,诗人借助明月和腊梅传达了对于寒冷冬夜的感受,也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夜的静谧与美丽。开篇的“宝月娟娟媚”便引人入胜,柔和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仿佛一切都被洗净。诗人以“谁能惮夜寒”来表现对寒冷的无畏,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舞者的优雅与乐曲的悠扬,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舞者的“翻广袖”与“曲听度长干”相得益彰,生动地传达了那种欢快的气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抚事追曾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反映了对生活的珍惜。最后一句“腊梅真冷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腊梅的冷艳与诗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既传达了对美的欣赏,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月娟娟媚:月亮明亮而美丽,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谁能惮夜寒:夜晚的寒冷难以让人畏惧,反而觉得宁静美好。
- 舞怜翻广袖:舞者的舞姿轻盈,令人怜爱。
- 曲听度长干:音乐穿过悠长的时光,令人陶醉。
- 抚事追曾赏:回忆过往的美好瞬间,感叹时光流逝。
- 留芳为所欢:留下美好的回忆,带来欢愉。
- 腊梅真冷艳:腊梅的美丽与寒冷的冬季形成对比。
- 长得倚屏看:常常依偎在屏风旁,静静欣赏腊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月娟娟媚”形象地比喻了月光的柔美。
- 拟人:通过“舞怜”与“抚事”赋予了事物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为工整。
-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面对生活的从容与乐观。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美好、纯洁和宁静,常用于传达思乡之情。
- 腊梅:象征坚韧与冷艳,代表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能绽放的美丽。
- 舞者:象征人生的灵动与欢快,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月娟娟媚”意指什么? A. 月亮明亮美丽
B. 月亮昏暗
C. 夜晚寒冷 -
“抚事追曾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在的满足 -
腊梅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冷艳与坚韧
C. 暖和的气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作为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春望》: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十三日晴和南皋二首 其二》:两者均以月亮为主题,但前者侧重思乡情感,后者则更多地描绘了冬季景色与过往的回忆。
- 《春望》与《十三日晴和南皋二首 其二》:两者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体现了不同季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