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向晚芙蓉楼独坐时值壬辰大端午》

时间: 2025-01-01 14:36:04

旧愁都着玉壶收。

甚来由,又登楼?

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

要与龙标争一席,千载下,有人不?

平生事业剩清游。

远寻牛,近呼鸥。

水洞云窝,那复计春秋。

诗梦恰宜今夜续,杯在手,月当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愁都着玉壶收。
甚来由,又登楼?
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
要与龙标争一席,
千载下,有人不?
平生事业剩清游。
远寻牛,近呼鸥。
水洞云窝,那复计春秋。
诗梦恰宜今夜续,
杯在手,月当头。

白话文翻译:

我把过去的忧愁都放在了玉壶里,
今天又是什么缘由,让我再次登上楼?
醉眼朦胧中我推开窗户,俯视滔滔大江。
我想与龙标争一席之地,
千年之后,是否还有人记得我?
我这一生的事业只剩下了清闲的游玩。
远处呼唤牛,近处呼唤鸥。
水边的洞和云中的窝,何必去计较春秋的变迁?
今晚正适合续写我的诗梦,
手中端着酒杯,明月高挂。

注释:

  • 玉壶:指代用来盛酒的器具,象征着忧愁被封存。
  • 龙标:唐代诗人李白的别号,名唤“青莲居士”,在诗中象征着高洁的诗人。
  • 清游:隐逸的生活,寓意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 水洞云窝:指的是自然风光的优美场所,象征诗人向往的理想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东遨,生于当代,诗人兼作家,作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壬辰年端午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结合节气的时令,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江神子》通过描绘诗人在晚霞映照的芙蓉楼中独坐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当下的思考。开头两句“旧愁都着玉壶收。甚来由,又登楼?”道出了诗人封存旧愁的心态,接着因何事再次登楼,暗示了一种对人生的探索与反思。

“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诗人醉眼朦胧中,俯瞰大江,表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江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要与龙标争一席”,表达了诗人对成就的渴望,想与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李白相提并论,然而“千载下,有人不?”却流露出对名利的无奈与淡漠。

“平生事业剩清游”,诗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已然转向一种清闲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对功名利禄的释怀。最后几句“水洞云窝,那复计春秋”,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归宿,尽管岁月流逝,他仍希望在这一刻续写自己的诗梦,手中的酒杯与高挂的明月,象征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愁都着玉壶收:将过去的忧伤封存。
  • 甚来由,又登楼:感慨再次登楼的原因。
  • 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在醉意中欣赏大江的壮丽。
  • 要与龙标争一席:渴望与伟大的诗人并肩。
  • 千载下,有人不?:对未来是否有人记得的疑问。
  • 平生事业剩清游:人生追求已转向闲适的游玩。
  • 远寻牛,近呼鸥:描绘自然和谐的画面。
  • 水洞云窝,那复计春秋: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 诗梦恰宜今夜续:表达了继续追求梦想的愿望。
  • 杯在手,月当头: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寻牛,近呼鸥”,形成和谐的韵律。
  • 比喻:将忧愁比作酒,象征封存。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淡然,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壶: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和记忆。
  • 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
  • :象征着宁静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标”是指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人想与“龙标”争一席,这说明了什么?

    • A) 对名声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清闲生活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怀念
  3. “水洞云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归属感
    • C) 迷惘
    • D) 孤独

答案:

  1. B) 李白
  2. A) 对名声的渴望
  3. B) 归属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加激昂。
  • 王维《鹿柴》:在宁静的自然中体现出一种禅意,和熊东遨的清游有所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熊东遨研究》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