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莲出玉花 夏旱》
时当正热。正值天高时雨阙。万里晴晖。云欲生来风旋吹。如炉天地。尽日炎炎熔暑气。物困人疲。忆得前春嫌雨时。
白话文翻译:
正值酷暑时节,天高云淡,雨水却稀缺。万里晴空,云彩似乎要聚集,却又被风吹散。大地如同炉灶,烈日炎炎,蒸腾着暑气。万物都感到疲惫,人们也感到乏力。回想起前春时节,曾经嫌弃下雨的情景。
注释:
- 时当正热:正值炎热的季节。
- 天高时雨阙:天空高远,雨水却很少。
- 万里晴晖:广阔的晴空,日光普照。
- 云欲生来风旋吹:云彩似乎要聚集,却被风吹散。
- 如炉天地:形容天地如同炉灶般炎热。
- 尽日炎炎熔暑气:整日炎热,暑气蒸腾。
- 物困人疲:万物困顿,人也疲惫不堪。
- 忆得前春嫌雨时:回忆起春天时曾经抱怨下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感慨,表现出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处机,号“太和子”,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夏季旱灾之际,表现了作者对高温天气的感受以及对春雨的怀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诗歌鉴赏:
《金莲出玉花 夏旱》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炎热的夏季气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时当正热”,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给人以强烈的感知。接着,诗人描绘出高远的天空和稀缺的雨水,形成了热烈与干燥的对比,表达出一种苦闷的情绪。诗中“如炉天地”,形象地描绘了酷热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夏季的压迫感。
整首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更多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忆得前春嫌雨时”,更是将读者带回到春天的时光,展现了人们对于气候的多变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对自然的渴望与期待。诗的情感真挚,描绘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时当正热”:指夏季正是最热的时候。
- “正值天高时雨阙”:此时天空高远,但雨水却缺乏。
- “万里晴晖”:形容天空晴朗无云,阳光普照。
- “云欲生来风旋吹”:云彩似乎要聚集,但被风吹散。
- “如炉天地”:形容四周如同火炉般的炎热。
- “尽日炎炎熔暑气”:整日都被炙热的暑气包围。
- “物困人疲”:万物都因炎热而感到无力,人也疲惫不堪。
- “忆得前春嫌雨时”:回想春天时曾经抱怨雨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地比作炉灶,形象地描绘出炎热。
- 对仗:如“物困人疲”,展现出工整的语言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夏季干旱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慨与对甘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气候变化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夏天:象征着炎热、干旱,反映出自然界的无情。
- 雨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对自然的依赖。
- 云彩: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了天气的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雨
- B. 夏天的干旱
- C. 秋天的丰收
-
诗中“如炉天地”是为了表现什么?
- A. 温暖
- B. 炎热
- C. 冷酷
-
作者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怀念
- B. 讨厌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 - 李清照
- 《早夏即事》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夏日绝句》同样描绘了夏季的炎热,但更多的是对人世疾苦的反思;而丘处机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气候的感受,展示了不同的创作视角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编辑: 王晓明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作者: 李华
- 《丘处机与道教文化》 - 作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