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时间: 2025-01-06 12:25:44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
作者: 张志和 〔唐代〕

八月九月芦花飞,
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
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
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
出为储皇定是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渔夫在归来的情景。八月与九月,芦苇花纷飞,南溪的老渔夫带着鱼竿归来。秋天的山景透过窗帘,翠绿的色彩滴落如水,野船靠着栏杆,云朵轻轻飘荡。渔夫在小径上寻找半路的归途,悠闲地梳理着白发,面对着斜阳的余晖。他对四皓曾经参与朝政的事情心生厌烦,觉得他们为储君定下的是非太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芦花:指芦苇花,生于水边,象征秋天的景象。
  • 南谿:南边的小溪,指的是渔夫的归处。
  • 重钓归:重指再一次的意思,这里指老渔夫又回来了。
  • 倚槛:依靠在栏杆上,形象生动。
  • 四皓:汉代的四位隐士,以清白著称,诗人在此借指那些曾参与政治的贤人。

典故解析

  • 四皓:四位隐士分别是公冶长、阮籍、山涛、王粲,他们因世事纷扰而选择隐居,诗人在此提到他们,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无奈与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志和,唐代诗人,擅长写山水和渔舟诗。其作品常反映自然生活与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渔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政治的无奈与失望。


诗歌鉴赏:

《渔父》是一首描绘渔夫闲适生活的诗,诗中充满了自然的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八月九月芦花飞”便带出了一种秋天的氛围,芦花的飞舞不仅是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着,通过“南谿老人重钓归”,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渔村,渔夫的归来仿佛给这片宁静的水域注入了生机。

在“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中,诗人用“翠滴滴”的意象,描绘了山水间的恬静与清新,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感觉。而“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则展现了渔夫的悠闲与自得,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纷争的厌倦,也隐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渔夫的闲适与世事的纷扰,展现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深蕴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九月芦花飞:描绘秋天的气息,芦苇花随风飘飞,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2. 南谿老人重钓归:老渔夫的归来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3. 秋山入帘翠滴滴:秋天的山水如同翠色滴落,展现出自然的美。
  4. 野艇倚槛云依依:野船依靠在栏杆上,云朵轻柔地飘动,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5. 却把渔竿寻小径:渔夫在小路上寻找归途,表现出他的悠闲与安适。
  6. 闲梳鹤发对斜晖:渔夫悠闲地梳理白发,面对夕阳,似乎在享受这静谧的时光。
  7. 翻嫌四皓曾多事:对四皓参与政治的厌烦,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奈。
  8. 出为储皇定是非:四皓出仕后定是非,诗人对此感到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秋山入帘翠滴滴”中用“滴滴”比喻山水的清新。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倚槛云依依,寻小径闲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秋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宁静。
  • 渔竿:代表渔夫的生活方式,寓意简单与自在。
  • 秋山: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
  • 四皓:象征对政治纷争的厌倦,代表隐士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南谿老人”主要从事的职业是____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渔夫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C
  2. 钓鱼
  3. 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志和的《渔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张志和更强调对世俗的厌倦,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拜与融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渔父》的诗意,还能在互动中提升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