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1-04 12:40:38

逍遥自在。

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

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

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

明月高穹秋夜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逍遥自在。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明月高穹秋夜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纵情于世间的来去之间,无所挂碍。诗中描绘了一个灵动而广阔的空间,处处皆是明亮而通透的景象,无论内外都没有界限。一切事物都融入了法界之中,光明普照,无私无我,正如明月高悬在秋夜的天空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逍遥自在: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
  • 灵空:指的是一种灵动而空灵的境界。
  • 圆明:形容事物的明亮和通透。
  • 法界:指佛教中一切法的界限或范围,象征着一种普遍的真理。

典故解析:

  • "明月高穹秋夜时"中的“明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明亮、清澈的心境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古代文人常借月表达志向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处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理想。开篇的“逍遥自在”便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的“去去来来无挂碍”,意味着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一片灵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境界,表达了内心的清明与豁达。

诗的意象丰富而富有哲理,特别是“无分内外”,让人感受到一种无障碍的交流与融通,正如“莹彻周沙含法界”所描绘的那样,万物皆通,法界无碍。最后一句“明月高穹秋夜时”则把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明月象征着理想与清明,秋夜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氛围,整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逍遥自在:表达诗人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 去去来来无挂碍:形象地描绘了来去自如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无所牵挂的心态。
  • 一片灵空:形容内心的纯净与广阔。
  • 处处圆明无不通:意指无论何处都明亮,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 无分内外:强调无界限的思想,内外皆通。
  • 莹彻周沙含法界:表达所有事物都融入了法界的广阔与包容。
  • 遍照无私:指光明普照而不带有私心。
  • 明月高穹秋夜时:把整首诗提升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宁静与清明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比喻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次“无”字的重复,突出诗人对自由与无碍的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内心清净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逍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
  • 灵空:代表一种清澈而空灵的境界,体现了诗的哲理性。
  • 明月:常象征理想与清明,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逍遥自在”中的“逍遥”指的是: A. 忙碌
    B. 自由自在
    C. 愁苦

  2. “明月高穹”中,“明月”象征: A. 迷惘
    B. 理想与清明
    C. 暴风雨

  3. 诗中强调的“无分内外”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生活的复杂性
    B. 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和谭处端的作品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孤独感。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更注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