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28:47

清潭洞澈深千丈,危岫攀萝上几层。

秋尽更无黄叶树,夜阑唯对白头僧。

风入古松添急雨,月临虚槛背残灯。

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 卢肇 〔唐代〕

清潭洞澈深千丈, 危岫攀萝上几层。 秋尽更无黄叶树, 夜阑唯对白头僧。 风入古松添急雨, 月临虚槛背残灯。 老猿啸狖还欺客, 来撼窗前百尺藤。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潭水深达千丈, 险峻的山峰攀爬着藤萝。 秋天已尽,树上没有黄叶, 深夜里只对着白发的老僧。 风穿过古老的松树带来急雨, 月光照在空荡的栏杆上,背后是残灯。 老猿的叫声和狖的啼声似乎在欺负客人, 它们摇动着窗前百尺长的藤蔓。

注释:

  • 清潭洞澈:形容潭水非常清澈。
  • 危岫:险峻的山峰。
  • 攀萝:攀爬藤萝。
  • 夜阑:深夜。
  • 白头僧:白发的老僧人。
  • 虚槛:空荡的栏杆。
  •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 老猿啸狖:老猿的叫声和狖的啼声。
  • 欺客:似乎在欺负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造诣颇深,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清远峡观音院的景色,通过深潭、险峰、秋叶、老僧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远峡观音院为背景,通过深邃的潭水、险峻的山峰、秋天的萧瑟、深夜的寂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清潭洞澈深千丈”和“危岫攀萝上几层”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险峻,而“秋尽更无黄叶树”和“夜阑唯对白头僧”则透露出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孤寂。最后两句“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则以动物的叫声和藤蔓的摇动,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生动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潭洞澈深千丈”:描绘潭水清澈深邃,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
  2. “危岫攀萝上几层”:形容山峰险峻,攀爬困难,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3. “秋尽更无黄叶树”:秋天已过,树上没有黄叶,表达了岁月的流逝。
  4. “夜阑唯对白头僧”:深夜里只对着白发的老僧,透露出孤寂和宁静。
  5. “风入古松添急雨”:风穿过古老的松树带来急雨,增添了动态的生动感。
  6. “月临虚槛背残灯”:月光照在空荡的栏杆上,背后是残灯,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7. “老猿啸狖还欺客”:老猿的叫声和狖的啼声似乎在欺负客人,增添了生动感。
  8. “来撼窗前百尺藤”:它们摇动着窗前百尺长的藤蔓,增添了动态的生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潭洞澈深千丈”中的“洞澈”比喻潭水清澈。
  • 拟人:如“老猿啸狖还欺客”中的“欺客”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风入古松添急雨,月临虚槛背残灯”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孤寂,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清潭:象征着清澈和深邃。
  • 危岫:象征着险峻和壮丽。
  • 黄叶树: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流逝。
  • 白头僧: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孤寂。
  • 古松:象征着古老和坚韧。
  • 残灯:象征着即将结束和衰败。
  • 老猿啸狖:象征着自然的生动和动态。
  • 百尺藤:象征着生命力和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潭洞澈深千丈”描绘了什么? A. 清澈的潭水 B. 险峻的山峰 C. 秋天的萧瑟 D. 深夜的寂静

  2. “夜阑唯对白头僧”中的“夜阑”是什么意思? A. 深夜 B. 清晨 C. 黄昏 D. 中午

  3. 诗中的“老猿啸狖还欺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描绘山峰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卢肇的《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卢肇的诗更注重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