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风昨夜来,大雪忽三尺。不愁送侬寒,但愁断炊迹。
白话文翻译:
北风昨夜吹来,大雪一下子就积了三尺。我不担心送你寒冷,但担心的是断了做饭的痕迹。
注释:
- 北风:指冬季的寒风,象征着严寒和恶劣的天气。
- 昨夜:昨晚,表明时间的急促。
- 大雪:指降下的雪量很大,给人一种压迫感和沉重感。
- 三尺:形容雪的厚度,表示雪非常厚。
- 侬:古代对人的称呼,指你。
- 炊迹:指做饭的痕迹,这里隐喻生计和生活的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北风”和“大雪”常常在古诗中作为冬季的象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伯稠,明代诗人,生于元末明初,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冬季,可能是他在一次大雪后的感悟,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无奈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生存的思考。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北风和大雪的情景,展现了冬季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开头的“北风昨夜来,大雪忽三尺”两句,构建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冬夜画面,给人一种无情的自然力量的印象。接下来的“不愁送侬寒,但愁断炊迹”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忧虑。冬季的寒冷让人无从应对,尤其是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上,诗歌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对生存的思考,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昨夜来:展示了北风的来临,给人一种突然的感觉,暗示冬季的到来。
- 大雪忽三尺:强调雪的厚度,给人一种压迫感,突显了自然的威力。
- 不愁送侬寒:表达了对他人寒冷的关心。
- 但愁断炊迹:转向个人的忧虑,指生活的窘迫和生计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拟人:北风似乎有了行动,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对仗:如“送侬寒”和“断炊迹”,形成了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艰辛的深切体悟,表现了诗人对冬季寒冷的恐惧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求生存的无奈与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寒冷、孤寂。
- 大雪:象征困境、压迫感。
- 炊迹:象征生活、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雪积了多少尺?
- A) 一尺
- B) 两尺
- C) 三尺
- D) 四尺
-
诗人最担心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寒冷
- B) 断了炊迹
- C) 自己的生活
- D) 送人寒冷
-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C) 三尺
- B) 断了炊迹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样描写冬季景象的诗词进行对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寒冷和孤独感,展现不同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王伯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