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苦热
作者: 杨慎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溽暑蒸润土,火云烧远空。
闭户类螺蚌,解衣真裸虫。
枕石无凉气,挥扇亦炎风。
引脰望西颢,金伏何时终。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把大地蒸得湿润,火烧般的云彩在远空中翻滚。
关上门窗就像螺蛳和蚌壳一样,脱去衣服就像裸露的虫子。
枕着石头却没有一丝凉意,扇动扇子也只是在迎接热风。
仰头望向西天的白云,什么时候这炎热才能结束呢?
注释:
- 溽暑: 指炎热潮湿的天气。
- 蒸润土: 大地被热气蒸得潮湿。
- 火云: 指炎热天气下的云彩,形似火焰。
- 闭户类螺蚌: 形容人们在酷热中关上门窗,像螺蛳和蛤蜊一样蜷缩。
- 解衣真裸虫: 指人们在炎热中脱去衣物,赤裸的状态。
- 枕石无凉气: 枕着石头却感受不到凉爽的空气。
- 挥扇亦炎风: 用扇子扇风,带来的仍是热风。
- 引脰望西颢: 仰头望向西边的天空。
- 金伏: 指金色的阳光,形容炎热的天气。
- 何时终: 何时才能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字用之,号少山,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才华和学识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多涉及政治、社会和自然,风格往往清新而有深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夏,正值酷暑时节,诗人通过对高温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及对清凉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酷热中无奈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苦热》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盛夏的炎热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篇以“溽暑蒸润土,火云烧远空”两句引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营造出一种炙热的氛围。夏日的阳光如火焰般炙烤着大地,热气蒸腾,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燃烧。在这一背景下,诗人进一步描写了人们在酷暑中无奈的生存状态,关门闭户的选择让人感到窒息,像是蜗牛和蛤蜊一样,无法逃脱这炎热的包围。
“解衣真裸虫”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酷热中不得不脱去衣物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清凉的迫切渴望。而“枕石无凉气,挥扇亦炎风”则进一步强调了酷热的无处不在,即使寻求凉爽的手段也无法缓解炙热的侵袭,反映了诗人无奈的心境。
最后两句“引脰望西颢,金伏何时终”,以对西天的仰望结束,表现出对酷热的无尽期盼,渴望能够早日结束这种苦热,感受到清凉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展现了夏日酷热对人们身心的影响和对清凉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溽暑蒸润土:夏季的炎热让大地蒸发出湿气。
- 火云烧远空:炙热的云彩在空中翻滚,像火焰一样。
- 闭户类螺蚌:关上门窗,像螺蛳和蛤蜊一样蜷缩着。
- 解衣真裸虫:脱下衣服,像赤裸的虫子一样。
- 枕石无凉气:靠着石头,却感受不到凉意。
- 挥扇亦炎风:扇动扇子,带来的仍然是热风。
- 引脰望西颢:仰头望向西边的白云。
- 金伏何时终:阳光的炙烤,何时才能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酷热比作“火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夏日炎热的氛围。
- 对仗: 诗中“闭户类螺蚌,解衣真裸虫”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加深了主题的表达。
- 排比: “枕石无凉气,挥扇亦炎风”,通过排比增强了诗句的气势,突显了盛夏的炎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盛夏酷热的无奈与渴望清凉的心情,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溽暑: 热浪,象征着炎热的季节。
- 火云: 代表着炎热的天气,象征压迫感。
- 螺蚌、裸虫: 形象化地表现出人们在热中无所遁形的状态。
- 凉气: 清凉的空气,象征着人的渴望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溽暑”指的是哪种天气?
A. 寒冷
B. 炎热
C. 凉爽
D. 雨天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排比
C. 比喻
D. A、B、C都对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结束炎热
B. 喜欢夏天
C. 对自然的赞美
D. 无所谓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写自然与人生,情感真挚。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自然的美与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杨慎的《苦热》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关注夏日的酷热,后者则表现早晨的清新与希望,体现了不同的季节情感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