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其十六》
时间: 2025-01-03 17:4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有硕德,辉光映儒。
为食,生民以为心。
螭蟠久存蛰,岩栖霖。
忧时恒若疾,不为风雨淫。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美人品德高尚,光辉的品德映照着文人。
为了生计,百姓将其作为心中的牵挂。
如同龙在岩石中盘踞,久藏不出,
忧虑时局的苦恼如同常见的疾病,不会因风雨的淫荡而动摇。
注释:
- 硕德:指品德高尚、德行卓越。
- 辉光映儒:形容其品德光辉照耀文人。
- 为食:为生计、为生活。
- 生民:指百姓、人民。
- 螭蟠:指龙,形容其盘踞不动。
- 岩栖霖:形容栖息在岩石中的雨,暗指久藏不露。
- 忧时恒若疾:忧虑时局的状态如同常见的疾病。
- 不为风雨淫: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典故解析:
- 螭蟠:古代神话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象征着权威与力量。
- 生民以为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与忧虑,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公枢(约1280-1340),元代诗人,出身书香门第,擅长诗词,风格清丽、高古。他的诗歌常反映社会生活、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那个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德的推崇和对民生的关怀,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姚公枢的《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其十六》通过对美人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光辉形象,反映了文人对道德的向往。诗中以“美人”象征高尚的品德,暗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人通过“辉光映儒”的意象,表现出高尚德行对知识分子的积极影响,突显了道德与智慧的结合。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民生的关怀,诗人将“为食”与“生民”并列,强调了生活的艰辛,体现了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忧时恒若疾”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仿佛这种忧虑如同一种常见的疾病,时刻困扰着他。
最后一句“不为风雨淫”则是对外在环境的坚定态度,表现出一种即使在风雨如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内心信念的决心。整首诗在表现个人品德的同时,紧密联系了社会责任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美人有硕德,辉光映儒:美人即象征高尚品德,光辉的道德影响着知识分子。
- 为食,生民以为心:百姓的生活问题成为诗人心头的牵挂。
- 螭蟠久存蛰,岩栖霖:描绘了龙长时间静藏的状态,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不变的坚持。
- 忧时恒若疾,不为风雨淫:诗人内心的忧虑如同常见的病痛,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美人比作高尚品德,表现了诗人对美德的崇敬。
- 拟人:将忧虑比作疾病,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和节奏上都显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同时反映了作者在风雨动荡的社会中坚守理想与信念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高尚的品质与理想境界。
- 辉光:代表着道德的光辉和智慧的启迪。
- 螭蟠: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 忧时: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美人有硕德”中的“硕德”指的是什么? A. 美貌
B. 高尚的品德
C. 丰富的知识 -
诗中提到“忧时恒若疾”,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担忧时局的状态像疾病一样常见
B. 对时间的无奈
C. 担忧自己的健康 -
诗中的“螭蟠”象征什么? A. 勇气
B. 潜在的力量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姚公枢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但风格上有所不同,姚公枢更注重个人品德的抒发,而杜甫则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对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姚公枢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