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蛙》

时间: 2025-01-19 12:23:28

翠蟾戛戛闹黄昏,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可怜箕子学佯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蛙
作者: 钱时 〔宋代〕

翠蟾戛戛闹黄昏,
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
可怜箕子学佯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青蛙的叫声,声势浩大,打破了宁静。诗人反手一挥,似乎在施展某种妖术,手中却又隐含吉祥之意。在明月照耀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月光如同剑锋般的锐利,令人心生畏惧。最后,提到箕子,一个古代智者,似乎在讽刺他为了避世而故作疯狂,令人感到惋惜。

注释:

  • 翠蟾:指青蛙,"翠"形容颜色,"蟾"是蛙类的代称。
  • 戛戛:形容青蛙叫声的响亮。
  • :此处指迷惑或诡异的事物。
  • :吉祥的象征。
  • 明月夜光:指皎洁的月光。
  • 按剑:比喻月光像剑一样锐利。
  • 箕子:古代贤人,字原,因教化有方,后世称之为智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时,字子真,号云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注重意境的营造,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表现了作者对蛙声的感受,同时结合了明月与古代智者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感蛙》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青蛙叫声的描绘,表现了黄昏时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开篇“翠蟾戛戛闹黄昏”,用“戛戛”二字形象地再现了青蛙的叫声,仿佛让人听见了那种生动的场景。接着,诗人以“反手为妖覆手祥”引入了人神的关系,似乎在暗示自然与妖异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感叹。

在“明月夜光遭按剑”一句中,明月的光辉被比喻为锐利的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夜晚的冷峻与清明。最后一句“可怜箕子学佯狂”则引入了历史典故,箕子因其聪慧而选择隐逸生活,诗人对其“佯狂”的可怜,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智者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结合人物典故,展现了生命的复杂和哲理的深邃,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蟾戛戛闹黄昏:描绘了黄昏时分青蛙叫声的响亮,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2. 反手为妖覆手祥:暗示人们对自然的操控与无能,妖与祥的并存,反映出对命运的复杂理解。
  3. 明月夜光遭按剑:明月的光辉如同剑一样锋利,象征着夜晚的清冷与孤独。
  4. 可怜箕子学佯狂:通过箕子的隐逸生活,表达对智者处境的同情,揭示人生的无奈与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剑,增强了意象的锋利和冷峻。
  • 拟人:以“戛戛”形容青蛙的叫声,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蛙声与月光的对比,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明月:代表清明、孤独与反思。
  • 箕子:象征智慧与隐逸,反映人生的选择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蟾”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青蛙
    • B. 蛇
    • C. 鸟
  2. “明月夜光遭按剑”中的“按剑”比喻什么?

    • A. 战争
    • B. 锐利的光芒
    • C. 诗人的愤怒
  3. 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与选择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感蛙》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诗歌常常充满豪情,与钱时的细腻相映成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