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时间: 2025-01-19 18:01:02

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未萌草木先回润,久屈龙蛇渐觉伸。

对景谩倾银瓮酒,看花遥想玉京人。

东郊明日迎阳去,蹀躞骅骝踏软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
作者: 于谦 〔明代〕

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未萌草木先回润,久屈龙蛇渐觉伸。
对景谩倾银瓮酒,看花遥想玉京人。
东郊明日迎阳去,蹀躞骅骝踏软尘。


白话文翻译:

击打泥牛,春天的征兆已经显现,轻轻一鞭就将春天的气息带给万家。
虽然草木尚未发芽,但春雨早已回归,久藏在地底的龙蛇也渐渐感到舒展。
面对美景,我随意倾倒银瓮里的酒,远远看花,想象着玉京的那些人。
明天要去东郊迎接阳光,骑着骏马踏上柔软的泥土。


注释:

  • 泥牛:用泥土制成的牛,通常用作农事季节的象征,表示春天的到来。
  • 物候:自然界的现象和变化,特别是与季节变化有关的现象。
  • 银瓮酒:指盛酒的容器,银制的酒缸,象征高雅和美酒。
  • 玉京人:传说中的天宫,即“玉京”,这里指的是神仙或高人。
  • 骅骝:指一种名贵的马,常用来象征骏马和高贵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诗名著称,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在诗风上,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意象表现季节的变迁。

创作背景:

《立春》创作于春季,恰逢立春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来临,表达对新生和希望的向往。此时正值农耕季节,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复苏,寓意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诗歌鉴赏:

《立春》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泥牛”和“物候”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一鞭分与万家春”,可见春天的来临不仅关乎自然,更关乎人们的生活和心情。

接着,诗人提到“未萌草木先回润”,这句不仅表现了春雨的滋润,也暗示了生命的潜力。随着“久屈龙蛇渐觉伸”的出现,诗人将春天的气息与生机结合,传达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

在面对美景时,诗人随意地倾倒酒杯,看花思人,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这里的“玉京人”则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最后一句“东郊明日迎阳去”,描绘了迎接春光的场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了春日的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交织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击罢泥牛物候新:泥牛象征春天的到来,击打之后自然界的变化也随之而来。
  2. 一鞭分与万家春:春天的气息如同用鞭子轻轻一挥,带给每一个家庭。
  3. 未萌草木先回润:虽然草木尚未发芽,但春雨早已滋润大地。
  4. 久屈龙蛇渐觉伸:长时间被压抑的生物开始感到舒展,暗示生命的复苏。
  5. 对景谩倾银瓮酒:面对美丽的景色,随意地倒酒,享受春天的气息。
  6. 看花遥想玉京人:远远地看花,想念那些在理想生活中的人。
  7. 东郊明日迎阳去:说明诗人计划去东郊迎接阳光。
  8. 蹀躞骅骝踏软尘:骑着骏马,在柔软的尘土上悠然前行。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雨与生命的复苏拟人化,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
  • 意象:使用“泥牛”、“龙蛇”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蓬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春天的到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是人们心灵的苏醒,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泥牛:象征春天的到来。
  2. 龙蛇:暗示生命的复苏和潜力。
  3. 银瓮酒:代表优雅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4. 骅骝:象征高贵与自由。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泥牛”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未萌草木先回润”,这句中的“润”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冬天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B
  2. 春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但更偏向于晨曦的宁静与生命的希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侧重于春天的景象与人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立春》这首诗。